不到日光巖,不算到廈門
俗話說“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日光巖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包括日光巖和琴園兩部分。日光巖頂峰一直徑40多米的巨石凌空聳立,成為廈門的象征。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曾屯兵于此,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景區奇石疊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樹木蔥蘢,繁花似錦,富有亞熱帶浪漫氣息。擁有“一片瓦”、“鷺江龍窟”、“古避暑洞”、“龍頭山寨”、“水操臺”、“百米高臺”勝景。歷代文人石刻題詠甚多,為名巖增添古風異彩。攀天梯,登臨極頂,鼓浪嶼、廈門、大擔、小擔諸島盡收眼底。琴園通過纜車與日光巖相連,以現代游樂項目為主,有“百鳥園”、“電影院”、“英雄園”等,與日光巖自然景觀形成動與靜、今與古的有機結合。景區注重環境的保護,1999年12月通過iso14001標準,成為全國首家通過該標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鼓浪洞天石刻日光巖勝景聞名四方,古往今來,一直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他們陶醉于這天風海濤中,吟詩作賦,留下不少珍貴的手跡。走過日光巖寺山門,抬頭可以仰望到一個巨大的山崖。巨崖上的題刻——“鼓浪洞天”為日光巖仙境般的景色做了精彩的概括,是明朝萬歷元年泉州同知丁一中所寫的;“鷺江第一”則點出日光巖是廈門第一勝景,是清代道光元年林誠所書;“天風海濤”恰到好處指出日光巖的特點,是民國四年許世英所寫日光巖寺,俗稱“一片瓦”,實際是一個天然石洞,以一巨石為頂,后依山形地勢建起寺廟的,具體時間是明朝正德年間萬歷十四年。有關日光巖名稱的來歷有兩種傳說:一是自然地理傳說,因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后升起,日光巖最先淋浴在陽光中,故得名為日光巖,寺廟稱日光巖寺;一是歷史傳說,當年鄭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別名),見這里的景色遠勝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就成了日光巖。日光巖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殿,祀彌勒,并在廟前建一八角亭,上掛“日光寺”匾。解放后,圓明殿改為念佛堂,大雄寶殿是1917年建的。改革開放后,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巖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信善的捐贈,大興土木,翻建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游平臺、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巖寺是一座精巧玲瓏的寺廟,大雄寶殿、彌勒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日光巖寺環境優美,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于1936年6月曾在此閉關8個月。龍頭山寨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臺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咤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云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斌斌不可淘。”“蟲沙猿鶴”指從軍戰死者。水操臺是鄭成功為收復臺灣,操練水師的遺址。巨崖上“閩海雄風”四個字,圓潤飽滿,酣暢剛健。右前側另一巨石上,刻著鄭成功手書的一首五絕:“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城,東海釀流霞。”據說,這首詩是臨摹鄭成功的筆跡而刻的,底下還刻著“鄭森私印”和“成功”兩方印章,站在水操臺,總會令人聯想當年鄭成功在此處指揮若定,受江上掛旗獵獵,百舸爭游,壯士們為祖國的統一而摩拳擦掌的壯觀的場面。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巖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臺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干燥、通風清爽。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巖石當作涼臺,名叫“傘亭”可供游客遮陽避雨。旁邊的巖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沖蝕而成的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年代,這里還處于海浪的沖蝕下,后來由于地殼上升,于是這些海蝕地貌就出現在山頂上了。百米高臺為日光巖頂峰,這海拔92.7米,加上圓臺,號稱“百米高臺”。淋浴天風,傾聽海濤,眺望遠處,水天一色,令人忘卻人世間的諸多煩惱,全身心地融入這優美和諧的世界中去。到日光巖旅游,妙就妙在;不單單用肉眼看景,而應該用心靈去感受,做一番徹底的神游。看腳下的鼓浪嶼,各種風格的建筑錯落有致,好象從這鋼琴之島上彈奏出來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這是一座神奇的島嶼,在這里的每一棟典雅的樓房里都有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往北看,紅色、圓穹頂部的建筑十分明顯,那就是鼓浪嶼最有名的“八卦樓”稍離我們近點的,這豎著十字架的建筑,就是閩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嶼隔鷺江與廈門相望,這里的特色建筑與廈門的現代化高樓大廈截然不同,仿佛時間在這里停滯了,將我們留在東西文化強烈撞擊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歷史中。舉目西望嵩嶼電廠的煙囪高高聳起,著名的海滄開發區就在眼前,通過新建的海滄大橋與廈門連成一體。朝南看,對面就是漳州的中銀開發區,南太武群山起伏。朝東望,遠處有吳嶼、青嶼、大擔 小擔、大金門、小金門諸島,越過海峽,就是臺灣。
關鍵字: 亞熱帶 收復臺灣 日光巖 浪漫 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