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仙都---太姥山
華夏名山星羅棋布,各具風姿,太姥山就以它的獨特神韻吸引著八方來客。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境內,巍峨挺拔于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依山。相傳堯時有老母在山中種蘭修道,后人稱此山為太母山。到了西漢,東方朔奉命為天下名山訂正名字,改為太姥山。太姥山觀賞面積達100平方公里,以花崗巖峰林洞群為主要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于一體,以峰險、石奇、洞異、云霧多四絕而聞名遐邇,素有“山海大觀”、“海上仙都”之稱,有詩贊之:“懸崖壁矗千層險,云霧多變盡奇觀。” 太姥山奇峰簇簇,千姿百態,幻美神奇,有的像孤峭的天樁,有的似尖削的竹筍,有的似傳說中的人物……給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從山腰停車場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便是夫妻峰,但見遠處山峰上一對巨石相向而立,似一對久別重逢、緊緊相偎的情侶在談情說愛。一會兒,縷縷薄霧飄逸而過,似潔白婚妙披在夫妻峰上,若隱若現。繼續前行是興國寺遺址,站在塔前向西北望去,但見山峰似一群神仙同登宮闕,人稱十八羅漢峰,惟妙惟肖,十分有趣。登上紫煙嶺觀鯉亭面向西北眺望,遠處山峰似九條大鯉從水中躍向天空,活蹦亂跳,這便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九鯉朝天”景點,讓人拍掌稱絕。太姥山之美不僅在峰,而且巧石星羅棋布,處處是景,步換景異,妙趣橫生,可稱得上“大自然的藝術殿堂”。從興國寺沿薩公嶺而上至山頂,沿途天成巧石使人有左顧右盼、目不暇接之感,無不贊嘆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仙人鋸板”、“金龜爬壁”、“金貓撲鼠”、“玉猴照鏡”、“玉兔聽潮”等奇石景觀,栩栩如生,各呈姿態,靜中有動,似動實靜,給天姥山平添了盎然生氣。置身其中,使人陶醉。山中石壁上的題刻:“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真是畫龍點睛之筆,把天姥山奇特的石景神韻勾畫得淋漓盡致。 太姥山奇洞有百余處,稱得上是一個天然迷宮。這些奇洞皆由裂隙交加,大石滾疊而成,形成大洞藏小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曲折幽奇,有的向低處延伸,可通海面;有的向上擴展,可達山頂;有的峭壁夾巷,見天如線;有的洞室空曠,可容千人……據介紹,若想走遍這么多的洞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在眾多的奇洞中,“一線天”別具特色,導游說:“不鉆一線天,美景丟一邊。”這里的“一線天”長60多米,高40多米,陽光從石壁裂縫中泄漏一線,洞內道路高低寬狹,曲折盤旋,最狹處只好收腹踮足,橫步通過。行至途中,有巨石如斧擋道,不容游人伸展身軀,被逼得“俯臥撐”才能通過。出洞口又有一石稱“卡脖子石”,人得蹲下身子讓脖子在石頭下方通過才能出洞。告別“一線天”,來到福成寺,然后沿途穿過鴻雪洞、三折腰、七星洞,登上紫煙嶺觀鯉亭。三折腰洞口有大石貼近地面,游人必須折腰而過,洞內又有兩處要折腰經過,這時候不禁想起:“江山如此多嬌,令無數英雄競折腰”的佳句。七星洞上方有七石閃在兩壁之間,宛如七顆星星鑲嵌在天空,讓人嘆為觀止。 太姥山之旅,不僅飽覽了大自然的美景,而且體會了“太姥健身操”的魅力。太姥山奇洞眾多,在一些洞中行走時,或躡、或蹲、或俯、或仰,如操如練,全身都得到了運動,人們稱其為“太姥健身操”。
關鍵字: 東海 太姥山 福建省 福鼎市 花崗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