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市
廈門位于福建省東南部,相傳古時有白鷺棲息,故又有“鷺島”之稱。東南瀕臨東海與臺灣澎湖一水之隔,西與漳州接壤,北與泉州相連,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寓祖國“大廈之門”的意思。素有“海上花園”、“海上明珠”的美稱。是中國最早設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的城市。轄思明、開元、鼓浪嶼,杏林、胡里、集美6個區和同安縣,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廈門也是一個著名的僑鄉,在海外的廈門籍華僑、華人有35萬人。廈門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活。它的行政建制始于宋朝,當時屬泉州府同安縣(綏德鄉)。近一千年來,廈門曾幾易其名,宋朝稱“嘉禾嶼”,明初稱“中左所”,不久改稱“廈門城”,明末清初,鄭成功改廈門為“思明州”;1933年改稱廈門市。廈門是海港風景城市,山海風光,秀美靈動。清朝乾隆年間有人評定,島上有著名景觀24個,分大八景:洪濟觀日、陽臺夕陽、五老凌霄、萬壽松聲、虎溪夜月、鴻山織雨、鼓浪洞天、筼筜漁火,小八景:金榜釣磯、白鹿含煙、金雞曉唱、龍湫涂橋、天界曉鐘、萬芴朝天、中巖玉芴、太平石笑,景外景:寶山圣泉、石泉龍液、碧山飛泉、白鶴下田、聳蠟灼天、紫云得路、高讀琴洞、壽山聽蟬。由于時代的變遷,地貌的改變,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設事業的發展,城區面積的擴大,國防海防的需要,24景中有的已經不存在了,有的面貌全非,有的改作他用。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新的景觀,有的新景觀質量大大超過了舊景觀。由于行政區的更變,島外的集美、杏林、同安都成為廈門的區。他們的轄地區也有許多風光秀美的景觀,原來的24景已不能代表今日之廈門了,必須重新命名。因此,市政府于1997年6月成立“廈門市名景評定領導小組”,組織各方專家、學者重新考察評定廈門新的名景。現定為鼓浪洞天、萬石疊翠、云頂觀日、五老凌霄、菽莊藏海、金山松石、胡里炮臺、虎溪夜月、金榜玉、鴻山織雨、大輪梵天、集美鰲園、皓月雄風、北山龍潭、筼筜鷺影、青礁慈濟等名景。
關鍵字: 中國 廈門市 大廈 福建省 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