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琳厝文化游記
坐落于閩清縣坂東平原的沃野平川,背靠柯洋仙峰,依偎清清梅溪的臂彎,青瓦白墻,翼檐卷仰,這就是堪稱“中國最大古民居”的宏琳厝。懷著對扎根深厚文化土壤的古鎮深宅的濃厚興趣,在一個云薄風暖的假日,我邀上三兩好友,驅車兩個多小時,探訪了這座有著許多把玩細節的鄉村古建筑。宏琳厝的主人黃作賓是乾隆年間的一位藥材商人,他花了28年時間,一次性建成了這座占地一萬七千多平方米,有著三十六間廳堂,六百六十六間房間的大厝。說起古厝的名字,還有一段曲折且感人的故事:黃作賓年輕時就得了在當時等于判了死刑的肺癆,可當地一位富家千金卻非他莫嫁,并幾十年如一日地用當地的紅衣花生清燉甲魚侍奉他的夫君,結果居然醫好了他的頑疾。因受封建思想影響,黃作賓認為自己年老體衰,連名字也不吉利,兒子宏琳身體強健,聰明能干,又是長子,自古長子為父,故將大厝取名為“宏琳厝”,弦外之意則是寄厚望于下一代,能弘揚家族精神,眾志成城。至今,老宅已沐風雨二百年,子孫繁衍七代,最興旺時期曾居住一百多戶、一千余人。宏琳厝坐西朝東,以縱向中軸布置直入三進正屋:一進到三進分別由家中的小輩、中輩和老字輩居住,體現了中華民族“長幼有序”的倫理規范。以正屋為中軸對稱旁開的建筑稱作“橫厝”,是女仆生活的場所。橫厝再向外擴展的建筑叫“外橫厝”,是男家丁居住的場所,體現了“主從有別”。整座建筑廊回路轉,縱橫有序,采光充足,溝渠通暢,整體配套,行居方便,古樸的人文氣息和精巧的建筑風格,展示出南方山區的民俗風情。在宏琳厝中徜徉,我不禁被他散發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所感染。古厝的祖先是獲過功名的讀書人,早期的教育家,
關鍵字: 中國 平川 建筑 白 閩清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