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風情
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藝術之林。
風格奇異的土樓分布在閩西、閩西南地區,民宅散布在閩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閩西南的南靖、平和、華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裝飾和建造工藝世所罕見,土樓,俗稱“生土樓”。
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它是以生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摻上細沙、石灰、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過反復揉、舂、壓建造而成。樓頂覆以火燒瓦蓋,經久不損。
土樓高可達四五層,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樓聚居。今天,讓我們帶您走進“世界遺產名錄”福建土樓。土樓內景,土樓大多為方形或圓形,主要分布在南靖和永定。
尤以奇特的圓形土樓最富于客家傳統色彩,最為震憾人心。圓形土樓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稱天下第一樓。它象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飛碟”。
土樓建筑結構,這種圓樓都由二、三圈組成,由內到外,環環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層,有一、二百個房間,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四層是臥室。
二圈兩層有三五十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一間是祖堂,是居住在樓內的幾百人婚、喪、喜、慶的公共場所。樓內還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設施。
土樓采用當地生土夯筑,不需鋼筋水泥,墻的基礎寬達三米,底層墻厚1.5米,向上依次縮小,頂層墻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圓形外墻用木板分隔成眾多的房間,其內側為走廊。
土樓除具有防衛御敵的奇特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盜以及通風采光好等特點。由于土墻厚度大,隔熱保溫,冬暖夏涼。土樓閃爍著其先民人的智慧,土樓格局的恢宏,令人為之肅然起敬。
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傳,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勞的民風;傳統文化的可見、可觸、可感更吸引眾多的游客的莫大興趣。
環極樓坐落于南中村。創建人是蘇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這座土木結構、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的大圓寨。全樓四層,高約20米,樓的直徑43.20米,周長130米,底層墻厚1.70米,墻頂0.9米。
第一層32間(作廚房與餐廳),并設有一個較大的門廳與正廳、第二層34間(作貯倉),第三、四層各34間。樓的內環建有二廳十室(作待客之用)與男女浴室各二間。
樓內走廊寬1.56,樓外檐廊寬1.82米。樓門高2.96米,寬3.4米,加釘了鐵皮。樓的內外各有水井一口。樓外附屬建筑還有臥室16間、馬房8間、碓磨房6間。環極樓現住有21戶,116人。
蘇卜臣裔孫在本鄉有400余人,不少在南洋,其中僑居緬甸較多。取名“環極樓”,有一種說法是:北極星又稱北辰星,居子位向午方,常居其位而不見移,為天體眾星之主。
有人作詩說:“有水必趨東,無星不拱北”,意思是眾星拱繞北極而旋轉。這座樓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所以取名“環極樓”;還有一種說法是:環即圓,“圓(環)”乃吉詞,“環極”,即愿其吉祥(圓好)至極。
環極樓最大的特點是抗震性能特強,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據縣志記載,1918年2月13日(民國七年農歷正月初三日)永定發生7級大地震,附近田里的泥漿水噴起幾丈高。
樓頂的磚瓦幾乎全被震落了,余震數次,共計十余分鐘,環極樓正門上方第三、四層厚墻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長近3米一尺多寬。可是地震過后,由于圓樓的向心力和架構的牽引作用。
裂縫竟奇跡般地慢慢合攏,僅留下一條細長的裂痕,而整個樓體安然無恙、巍然屹立。有的日本朋友參觀后說:“這樣的樓建在我們東京那就太好了!”
在環極樓的中心點上,用力跺腳或放聲呼喚、歌唱,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回聲,好像北京天壇的回音壁。環極樓還有一個很特別之處:樓內部中心環無祠堂之設,而是空曠的院落。
這在永定眾多土樓中是絕無僅有的。這在重禮循綱的封建社會是不可思議的。環極樓因此又被稱為“忤逆樓”。人們在感嘆環極樓的建筑藝術時,也不無敬佩建筑師的富有創造性的反叛精神。
在閩南山區腹地的南靖縣,一座座夯土版筑的土樓點綴在小溪旁、田野間,綠樹掩映的山腳下,它并不富麗堂皇,卻純樸、寧靜,千百年來,巍然屹立。
田螺坑土樓群的精美建筑組合,構成人文與自然巧妙之成的絕景,給人強烈的觀賞沖擊,令人嘆為觀止,是所有福建土樓中形體組合最壯觀的土樓群。
在閩南山區腹地的南靖縣,一座座夯土版筑的土樓點綴在小溪旁、田野間,綠樹掩映的山腳下,它并不富麗堂皇,卻純樸、寧靜,千百年來,巍然屹立。
日本建筑學家稱它為“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長出的蘑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文斯·安德烈贊嘆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田螺坑土樓群該土樓群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景觀村落,由1座方樓、3座圓樓和1座橢圓形樓組成。方樓步云樓居中其余4座環繞周圍。
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下,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大地,山腳仰視,則像布達拉宮雄居山腰傲視人間。田螺坑土樓群的精美建筑組合,構成人文與自然巧妙之成的絕景。
給人強烈的觀賞沖擊,令人嘆為觀止,是所有福建土樓中形體組合最壯觀的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之稱。居高俯視,土樓群建造在山谷方圓不足一公里的沿溪平緩地面。
星羅棋布于青山秀水之間,是南靖縣境內土樓建筑分布最密集的區域。在前方的一片開闊地與山坡連接處,座落著7座土樓,分別是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春貴樓、繩慶樓、南動樓、永榮樓,就是有名的“北斗七星”。
懷遠樓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座落在風光旖旎、景色迷人的梅林鎮云水謠景區,建于1909年,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建筑面積4520平方米。
樓基用大鵝卵石和三合土壘筑3米多高,夯土配方獨特,夯筑技藝高超,至今外墻表面光滑無剝落。樓內建有極其精巧秀氣的五鳳樓建筑“斯是室”。
室內楹聯詩對、雕梁畫棟詮釋了“忠孝為本、耕讀傳家”的思想,是閩南傳統建筑風格與中國儒家文化完美結合的杰出典范,是福建土樓申報“世遺”所有土樓中最精美的雙環圓土樓。
關鍵字: 東方 中國 建筑 西南地區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