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水與文化的完美交融
天下景致,有以山突出,有以水聞名。山水交融者甚少有之。像武夷山,不但有山有水,而且山水交融的完美無缺者更是鳳毛麟角。武夷山有36奇峰、99 巖。
所有峰巖頂斜、身陡、麓緩,昂首向東,如萬馬奔騰,氣勢雄偉,千姿百態。而九曲溪貫穿于丹崖群峰之間,將36峰、99巖連為一體,如玉帶串珍珠一般。
山臨水而立,水繞山而行,峰巖高低、河床寬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緩、視域大小、視角仰俯等都達到絕妙的程度,構成"一溪貫群山,兩巖列仙岫"的獨特美景,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國傳統的詩情畫意和美學意境。
由于水繞山行,山臨水立,山不高有高山之氣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身臨其間,有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畫廊,據說錢其琛副總理游覽武夷山后感慨萬千欣然留下"三峽雄偉壁立。
漓江清碧秀麗,武夷山水,兩者皆備,盡在其中"的贊嘆。登山可覽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異石,這是武夷山自然景觀的精華,堪稱世界一絕。
若問游客為何旅游,有人為尋找自然美景,有人為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武夷山是個尤其受上帝寵愛的幸運兒,不但擁有艷絕天下的自然景觀,還有源遠流長的深厚的人文底蘊。
九曲溪柔美晶瑩,曲曲含異趣,灣灣藏佳景,乘上古樸的竹筏蕩入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話般的境界,令人心曠神怡,游人可領略到探奇之美,心境之和,漂流之趣。
天游峰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
桃源洞,可謂是“洞天絕境”、“世外桃源”,進入洞門后,眼前豁然開朗,四面群峰環抱,中間谷地阡陌縱橫。春令時分,滿谷桃花拂春風,獨此佳境驚游人,如此等等。
武夷山的自然美景數不勝數,除了景色的無窮魅力,武夷山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文化氛圍,也是贏得游客的交口稱贊。"架壑船棺"、"虹橋板"以及占地48萬m2的漢代閩越王城遺址。
是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后的"閩越族"文化的最佳的歷史證明。繼孔子之后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朱熹。
更是在武夷山孕育、形成、發展了他的朱子理學,被欽定為官方的正統哲學思想。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柳永,也在武夷山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
可以說,武夷山無論是自然景致,還是人文景觀,都在國內外首屈一指。而兩者完美和諧地交融于武夷山,不得不說,是大自然賦予武夷山的絕佳的禮物。
武夷山有眾多的清泉、飛瀑、山澗、溪流,其中最具誘惑的,莫過于九曲溪了。九曲溪是武夷山的靈魂所在,被稱為中國最美的溪流。九曲溪全長60公里。
流經景區9.5公里,山環水轉,水繞山行,自有風情。游人可自星村碼頭憑籍一弓形古樸的竹筏,隨波逐流,飽賞山水大觀,抬頭可覽奇峰,俯首能賞水色。
“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傳神的寫照。有關學者研究道,九曲溪是天上銀河在武夷山的投影,武夷宮內有一張照片是在飛機上拍的九曲銀河。
它與銀河系的排列是很像的,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位置與大王峰和玉女峰的排列位置非常吻合。故有‘人間九曲銀河為武夷獨有’之說。我們看天的時候是仰著看,實際上九曲溪就是銀河的投影。
天上銀河人間九曲,遙遙對應,讓多少游客駐足流連。“茶中之王”大紅袍的助陣,更是讓武夷山如虎添翼。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不少這方面的愛好者就是人沖著大紅袍,去了武夷山。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而大紅袍乃是武夷巖茶中之姣姣者。“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巖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
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巖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
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巖石時,巖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茶沖至9次,尚不脫原茶真味──桂花香。
而其它名茶,沖至7次,味就極淡。從而奪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聞海內外。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的傾力打造的山水實景劇《印象大紅袍》。
把悠遠厚重的茶文化內涵用藝術形式予以再現,使之成為可觸摸、可感受的文化旅游項目,和美麗的自然山水濃縮成以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更為武夷山贏得一致稱道。
丹山碧水武夷山,有如此獨特的旅游資源,這是其他任何景區景點無法比擬和復制的。可以說,武夷山,不管外界如何模仿,也永遠無法超越。
關鍵字: 九曲溪 天下 山水 有山有水 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