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島
東島是我國最南端的自然保護區.1980年我國在西沙群島中面積為180公頃的東島建立了以保護紅腳鰹鳥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位置最南的一個自然保護區。東島是一個珊瑚島,面積大約為1.5平方公里,在西沙群島中的第二大島,呈長條狀,長度約為2400米,寬度約為1000米,象一顆珍貴的寶石鑲嵌在碧波蕩漾的南海上。島上屬于熱帶海洋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是我國水熱條件最優越的地區之一。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有高等植物20多種,天然植被屬于珊瑚島常綠林,由麻楓桐(白避霜花)、海岸桐、銀花樹、羊角樹、草海桐等代表性植物組成,人工植被有椰子、欖仁(枇杷)、木麻黃等,尤其是麻楓桐群落為紅腳鰹鳥提供了良好的棲居場所,共有大約5-10萬只紅腳鰹鳥聚集于此,象一簇簇盛開的白色花朵,耀眼迷人,有時又騰空而起,盤旋、飛舞、鳴唱,在藍天上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圖畫,別開生面,蔚為壯觀。東島不愧是浩瀚南海中名符其實的鳥島,也是我國鳥類密度最大的保護區之一。紅腳鰹鳥是居留性的鳥類,不作長距離的遷徙,但繁殖期過后在棲息地附近的海域上空游蕩。在紅腳鰹鳥世世代代居住的島嶼上,排出的糞便日積月累,逐漸形成1-2米厚的鳥糞層,這些糞便濕時呈黑色如泥炭,含有較多水分、有機質、氮、水解氮、全鉀、速效鉀、速效磷以及代換量都很高,而后隨著風化和成土過程的發展,鳥糞經脫水、礦化和與珊瑚、貝殼、有孔蟲殘體碎屑的膠結,便形成腐泥狀、粒狀、塊狀和盤狀物質。由于天長日久的積累,地表有大量的鳥糞堆積。在高溫多雨的情況下,鳥糞迅速分解,釋放出磷酸鹽,隨著枯枝落葉腐解過程中產生腐殖酸一起向土壤下層淋溶,并與土壤中鈣相結合,便形成了鳥糞磷礦,而且質地相當松軟。它除了含有豐富的磷質之外,還含有有機質和氮素養分。這種鳥糞磷肥,只要篩出其中粗骨部分即可以直接施用,是優質的有機肥料。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島守備隊的官兵們也對紅腳鰹鳥的繁衍生息傾注了一片愛心,他們從不驚擾鳥群,從不掏鳥蛋,每遇到受傷或病弱的鳥還帶回治療,悉心照料,然后送返林中,使這個鳥的樂園越來越興旺發達。除紅腳鰹鳥外,東島上還棲息著褐鰹鳥、小軍艦鳥、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暗綠繡眼等鳥類,以及上岸產卵的綠海龜和玳瑁等,它們也都受到了嚴格的保護。
關鍵字: 天長日久 有孔蟲 有機質 珊瑚島 自然保護區 西沙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