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客至敬檳榔
海南省是我國檳榔的主要產區,而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入冬是檳榔收獲季節。在主要產區的萬寧、陵水、定安等縣市的街道上,擺滿了賣檳榔的攤點。到海南來的游客除了領略寶島自然風光外,還有不少引人入勝的風俗人情,“客至敬檳榔”就是其一。
海南的檳榔樹特征跟椰子樹有點相似的,也是沒有旁枝,只有一支主干。羽狀的葉子大約有兩米長左右,高高地像是插在樹干上,看上去如同一片片綠色羽毛。這種羽毛狀的葉子在海風的吹拂下,搖曳著它那輕盈的身姿,似乎是在歡迎遠到的客人。檳榔是海南人經常用來招客人的一種“敬客果”,所謂“盆上檳榔要上客”。晉代植物學著作《南方草木狀-檳榔篇》中曰:“廣交人凡貴勝旅客,必先呈此果”。宋代《嶺外代答》也有記載:“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
根據當地人介紹和古書記載,海南一帶很早就有檳榔待客的風俗。早在《南方草木狀-檳榔篇》中已有“廣交人凡貴勝旅客,必先呈此果”的記載。《南方草木狀》為晉代稻谷撰著,成書于304年,是我國最早植物學專著。宋代《嶺外代答》一書寫道:“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海南人一直把檳榔作為上等禮品,認為“親客來往非檳榔不為禮”。800多年前,貶居海南島的蘇東坡就曾描繪黎家少女口含檳榔頭插茉莉花的情景。可見海南人愛檳榔、種檳榔、吃檳榔的風俗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廣為流傳。
今天,萬寧、陵水以及五指山區的黎族同胞,依然把檳榔果作為美好和友誼的象征。客人登門,主人首先捧出檳榔果招待。即使不會嚼檳榔的人,也得吃上一口表示回敬。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備有檳榔果,以敬拜年的貴客親朋。
海南吃檳榔很講究,先把檳榔切成片,然后粉上佐料(用貝殼粉調制成膏狀物)卷上蔞葉,再放進口里慢嚼,初時味澀,并有綠水,待吐完了綠水,又生丹津,吃后面紅耳赤目眩,如醉酒一樣。正如當年蘇東坡即興寫的“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
但是海南人一般不會用檳榔來招呼各地游客,因為檳榔不但味道比較獨特,而且其吃法也很獨特。絕大多數的外地人都扛不住檳榔那種獨特的味道和“醉意”。我國除了海南人會嚼檳榔以外,臺灣人也是嚼檳榔的高手,另外湖南、廣東有些地區的人也會嚼檳榔。據《輿地紀勝》所言:瓊人以檳榔為命,產于石山村者最良。歲過閩廣者不知其幾千百萬也。吃檳榔其實是世界古老的風俗之一。據文獻的記載泰國北部早在8000年前已有檳榔樹的存在。
檳榔還是青年們愛情的象征。小伙子一旦看中哪一位姑娘,先向女方家贈送檳榔果(俗稱放檳榔),表示求婚之意,如果女方收下,就表示定了婚約。舉行婚禮時,檳榔果更是不可缺少的佳品。新郎新娘都要給登門賀喜的親朋敬獻檳榔果,以表敬意。
關鍵字: 萬寧 定安 海南省 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