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洲花園行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南沙浦洲花園,位于南沙新城東南部,南靠大角山,北倚蒲洲山,面積23公頃。全園分東、西兩大區,東區引軸線連通蒲洲、大角兩山之景點很有特色,西區高低起伏,園道回環曲折,融合東方園林之精華,兩區以湖面自然過渡,渾然一體。園內景區包括了水石園、棕櫚園、科普園、地花園、蔭生園、以及月季園。昨天,雨后復斜陽,行走于浦洲花園與天后宮之間的海傍,放眼是處,滿目翠綠清新!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蒲洲花園全園分東、西兩大區,東區引軸線連通蒲洲、大角兩山之景點,再現西方古典名園的風采,西區地形高低起伏,園道回環曲折,融合東方花園的精華,東西兩區以湖面自然過渡,渾然一體,主要景點有水石園、棕櫚園、科普園、地花園、桃花園、蔭生園、月季園、臺地園、水鄉一條街。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浦洲花園是依江浙水鄉的情調設計的,其主體便是一帶蘇州式的民居建筑:黑色的瓦脊,白色的墻,褐色的木欄、欞軒;靠街的是粼粼水渠、綠油油的柳及石砌的小拱橋。“小橋、流水、人家”,沒錯的,就這味兒。此處命名“蘇州園”。我并未到過蘇州,但晚唐詩人杜荀鶴曾有詩云:“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一見之下,便確信是譽滿天下的蘇州縮影了。一樓的鋪面全是經營茶藝、字畫、蘇繡的,恍恍惚惚便覺得真是吳儂軟語,畫墨飄香,茶韻依依了;只是少了采菱的春船和裊裊漁歌。但,嗒嗒地拖了步子走街,心頭的皺折依舊被慰撫得平平展展,靈魂正閑躺在這白墻黑瓦的樓房的某處長廊的睡椅上呢。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后院,恰如其份罷。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浦洲花園尚有一處特別的地方,便是十數畝見方的碧水池塘,池塘中有一沙地,用竹攔了,養著鴨和鵝。泠泠的水波之上是一折逶迤橫臥的九曲回廊;水塘四周是碧草青柳。微風拂來,淺波吟唱,細柳飛舞,一縷靈動的詩意飄飄緲緲,輕攏其上。然而,最撩人心意的還是不時從池塘上傳來的鴨子的叫聲,那“嘎嘎嘎”的叫聲,使人恍惚而迷離:這久違的家禽之音,果真不是從我故園水田里傳來的么?這樣的近,又那么的遙遠;這樣的熟悉,又那么的陌生!冷不丁的一愣,恰是鋒利的針尖刺破手指,點點的血不絕的滲出,有一絲疼痛在心底:我故園的家門前是一片水田,除稻花開稻穗黃的季節,平常常有鴨子在游弋。少年時,在屋門前,擺一把竹椅,握一卷書,聽“嘎嘎嘎”的鴨叫,如悟禪緣,如臨佛境。可惜,人生一如自故園出發的不歸之旅,可以回頭瞭望,卻不能止步轉身。那湘西南河谷地帶的山村,自然比不得歷史人文底蘊豐厚的蘇州,但那份自如鏡的水田中生長的純樸自然的風韻,絕不亞于從河道水巷中走出的蘇州味兒。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在這風起云涌的珠江邊,品味著這溫潤如碧玉般的景致,無論如何是不忍放手的。這綠柳石橋,黑瓦白墻,由不得不讓人回想起綠禾水田、熏煙木屋。詩人說:“山是永恒的期待,我也是;水是無盡的追尋,我也是;我是山水之外,一個想回家的異鄉人。”可,詩人又說:“我拋棄了所有的憂傷與疑慮,去追尋那無家的潮水,因為那永恒的異鄉人在召喚我,他正沿著這條路走來。”人生如苦旅,有一份期盼,便會多一份思念,你是躲不開的。為著靈魂,你也必得留一方心靈的凈土,逃過沉淪。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如此想來,這園林也不是為人所遺下的,而恰是修建者有意為之,以為心靈所寄罷。
關鍵字: 東方園林 南沙 景點 月季園 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