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宮
五龍宮坐西朝東,背依靈應峰,上接五龍峰,環繞清幽,狀態原始,歷史上補被稱為quot;神仙窟宅quot;,quot;靈應之地quot;。我國古代著名道教人物尹喜、尹軌、馬明生、陳摶等,都在這里修道有成。 據《太和山志》記載,公元七世紀初的唐貞觀年間,天下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太守姚簡上五龍祈雨。姚簡在這里遇到五位儒生,自稱五龍君,向其求雨,結果大雨如注,解除了天下旱災。于是,太宗下旨,建造五龍祠,從此拉開了武當山古代建筑的序幕。北宗時,五龍宮就有較大規模的建筑,“殿宇齊備,宋真宗賜額“五龍靈應之觀quot;。南宋時,戰爭頻繁,五龍宮道教建筑在quot;百年之中,三罹兵火quot;。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大興武當,在五龍進行了大規模建筑,賜額為“興圣五龍宮。到了明嘉靖年間,五龍宮各類殿宇道房達850間,古人盛贊五龍宮是“層層歷落怪松,擁殿千朵芙蓉,由此可見當時建筑之宏偉壯麗。五龍宮附近的道教遺存非常多,華陽巖、尹仙巖、靈應巖、凌虛巖、老姆巖、自然庵等,都是值得游覽觀光的地方。那里不僅風景優美,也是武當道教發展史的歷史見證。
關鍵字: 歷史見證 發展史 大規模 建筑群 武當山 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