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城
夫人城位于,為一座與襄陽城緊緊相連的城外城。夫人城城墻下邊有一碑刻。這城墻上的匾和下邊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 1863年),襄陽人為緬懷東晉襄陽守將朱序之母韓夫人所筑。它記載著當年激戰襄陽,守將朱序的母親見兒子忙于全面防務,便親自登城巡視,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險要,必先受敵,便帶領家婢和城中婦女,夜以繼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敵軍攻破,守城將士移駐新城繼續戰斗,保住了襄陽城。后為紀念韓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墻稱為“夫人城。朱序(?——公元393年),字次倫,義陽(今河南信陽南)人,東晉名將,屢立戰功。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朱序被任命為梁州刺史,鎮守襄陽。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堅為消滅東晉,獨霸天下,令其長子、長樂公苻丕率領17萬大軍,分四路大舉進攻東晉重鎮襄陽。四月,秦軍先鋒征虜將軍石越到達漢水北岸。襄陽老百姓聞訊大驚,晉軍諸將也很害怕。守將朱序錯誤地認為襄陽城三面環水,一面依山,易守難攻,秦軍全是北方人,不善水戰,又無戰船,難渡漢水攻取襄陽,因此沒把敵人放在心上。朱序的父親朱燾,曾任東晉西蠻校尉、益州刺史;其母韓夫人,早年曾跟隨丈夫南征北戰,頗知軍事。她見秦軍大軍壓境,非常著急,很為兒子擔心,夜不能眠,便親自登城巡視,檢查防御。她發現城墻西北角一帶城磚崩潰,不牢固,很容易被秦軍攻破。可兒子手下兵員緊張,連守城都顧不過來,哪里還有精力修城呢?韓夫人當即立斷,馬上召集全家女眷,并動員城內婦女,總共聚集一百多名“娘子軍,由她親自率領,在西北角舊城里面,加緊修筑了一道長達二十余丈的新城。這道新城墻,筑得十分牢固。之后,韓夫人又帶領“娘子軍日夜巡城,協助晉軍守襄陽。朱序被俘不失節不久,秦軍石越率領五千騎兵渡過漢水,兵臨襄陽城下,朱序大為震驚,于是命令晉軍嚴守城池。石越率軍攻破襄陽外城后,繳獲晉軍船只一百多艘,讓后續部隊陸續渡江。苻丕率領大部隊到達后,指揮秦軍進攻內城。朱序帶領晉軍拼死抵抗,戰斗異常激烈。秦軍發現襄陽城西北角有漏洞,便乘機從這里攻破。幸有韓夫人先見之明修筑的新城墻作屏障,朱序率領晉軍退守這道防線,打退了秦軍的進攻。 苻丕上十萬大軍圍困襄陽,久攻不下,軍費開支極大,引起前秦朝野普遍不滿。太元三年十二月,苻堅派黃門侍郎韋華持節見苻丕,賜他一把劍,警告說:“如果來年春天還打不下襄陽,你就自殺吧,不要來見我了! 苻丕在苻堅的催逼下,十分惶恐,于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元月,強令各路軍馬猛攻襄陽。朱序用擂木炮石,擊退秦軍。東晉朝庭令冠軍將軍劉波從南郡(今湖北江陵)率八千人救援襄陽,劉波害怕秦軍,也不敢前進。朱序孤軍作戰,多次主動出擊,屢破秦軍,逐漸滋生了驕傲自大情緒,加之秦軍后撤很遠,便懷疑他們不敢來了,城防松懈下來。 二月,朱序部下、督護李伯護見秦軍勢大、襄陽城難守,起意投降。他暗地里派兒子給秦軍送信,請求作內應。苻丕大喜,急令各軍加緊進攻。三月初六,李伯護與秦軍里應外合,打開城門,秦軍潮水般涌入,襄陽城遂破。朱序被俘,往長安。苻堅認為降將李伯護不忠,把他殺了。朱序被抓住,苻堅不僅不責怪他,反而很賞識他的氣節,封他為度支尚書。朱序表面上投誠前秦,暗地卻尋找回歸東晉的時機。襄陽城破時,韓夫人不知所終,史無記載。為了紀念韓夫人筑城抗敵之功,襄陽人把襄陽城西北角那段城墻稱為“夫人城。千百年來,韓夫人這位巾幗英雄的壯舉一直為后人所緬懷,夫人城也屢獲修復。 《晉書》、《兩晉秘史》、《資治通鑒》等典籍均記載了“韓氏女筑夫人城這一重要史實。 唐代詩人岑參在《餞王岑判官赴襄陽道》一詩中提到夫人城:“故人漢陽使,走馬向南荊。不厭楚山路,只憐襄水清。津頭習氏宅,江上夫人城。夜入橘花宿,朝穿桐葉行。害群應自懾,持法固須平。暫得青門醉,斜光速去程。 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七年(公元1171年)、淳
關鍵字: 不知所終 夫人城 娘子軍 巾幗英雄 西北角 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