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楚風遺韻
楚風遺韻
湖北是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與中原文化并列為華夏文明二大源頭的楚文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早在先秦時期,這里的文明已經相當繁榮,楚地制作的青銅器、絲織與刺繡、漆器已經達到了相當精美的程度;帶有鮮明楚文化特點的哲學、藝術以及宗教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備。
現今,湖北存留的大量文物和遺跡都足以標記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們所創造的文化高度。一直到今天,湖北的文化藝術仍帶有深深的楚文化烙印,它與嚴肅深沉的中原文化有所不同,它是張揚而絢爛的。
荊楚魚席
“千湖之省”湖北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鄂菜以“水產為本,魚鮮為主”的特色,以團頭魴、鮰、 鱖、鳡、鯽、青魚、鱔、烏鱧、春魚、甲魚等10大名貴淡水魚作為烹飪原料,擁有數百種風味魚菜,幾十種風味魚席,魚氽技術冠絕天下,成為華夏食苑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現今的湖北魚席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單料全魚席,即整桌宴席只 用一種魚品作主料,冷碟、熱炒、大菜、羹湯,甚至面點,都要用到這種魚品,如武漢魚席、漢川鱧魚席、江陵鱔魚席、沔陽青魚席、鱖魚席等;另一種是魚菜和其他水產品為主料,禽、蛋、肉、奶、蔬、 果、菌、筍等為輔組成的宴席,如大中華魚席、老通城魚席等。
單料魚席工藝精湛,多料魚席富于變化。魚類等水鮮原料的質地大都柔軟細膩,含水量大,對火候的把握要求高,多不適用燉、煨等時間長的 烹調方法。做菜受到一定的限制,廚師就要在技法上多動腦筋,變換花樣,多用剞花、氽炸、茸糊、塑型等,如一尾鱖魚通過特殊的刀工處理,可以變幻出松鼠、金獅、葡萄、菠蘿等圖案或魚丸、魚糕、魚 片、魚絲、魚、魚粥等菜式,不僅“形變”而且“味變”,使整個魚席異彩紛呈。
關鍵字: 信號 華夏文明 湖北 百度 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