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帳I——歸元寺游記
久聞歸元古剎的大名,一直無緣一見。原因有二:其一,我繼承了人類的孽根性,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各大河山,瀏覽了無數的廟宇,甚至不知名的小寺,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去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聞名的歸元寺去看看,因為我是武漢人,歸元寺在我家門口,心想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我總會有機會去的,于是這么一等,就是22年。其二,我不信迷信,因為我是黨員(最近常說這句,開始覺得丟人,現在發現已經說順口了,原來世上本沒有后臉皮,說多了也便成了后臉皮)。常常看到報紙報道,每年過年都有大量善男信女去歸元寺拜財神,覺得挺荒唐的。這種事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對佛教沒有什么興趣導致了對歸元寺沒有什么興趣,甚至當我有一沓歸元寺的免費門票的時候,我也絲毫沒有動心,而是將票送給同學或壓了箱底。不過對于歸元寺的住持,我倒是久存仰慕之心。 終于在今年這個特別的秋天,在今天這個普通的family day,我的父母終于決定出動全家去歸元寺,上上香,為即將遠行的我求個平安。哦,今天的隊伍真大,人數總和為14,為什么我們家的人都能這么和諧愉快,嘿嘿,真開心。在適當的天氣,去適當的地方,和適當的人,真是一件非常幸福和令人陶醉的事情。絲絲的涼風,微笑的臉龐,平靜的心情,看著這座古樹參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綠,曲徑通幽,古樸玲瓏的古寺,竟然發現原來佛教圣地的確能讓人心如止水,豁然開朗,徹底沉醉在這一片凈土,遠離塵世的喧囂。 數羅漢。我是個隨性的人,一進了殿堂,才看了不到十個,就發現了一位令我感到安心舒服的菩薩,于是我從他開始數起。進門前,不知誰告訴我數菩薩時不能用手指,于是默數,當我數到22時,定睛一看,天啊,這也太準了吧:是一個撐著懶腰,打著哈欠的尊者。我不得不承認,我真的很愛睡覺,而且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犯困并且睡著。此時此刻我不得不相信佛~真的很玄。力馬帶著我的弟弟妹妹這個姨那個舅的來看我命定的這個菩薩,他們都大笑,說太像我了。出來花了5元錢,得到一個解簽,上面寫到: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岳以立身;胸懷寬廣似海洋,延年益壽庇兒孫。家人們都說很準,雖然我古文學的并不好,但是好歹我是語文課代表(恩,這句話經過長期的鍛煉,也到達了出口面不改色的境界了),細讀下來我發現似乎的確很準,啊,應了那句話,這都是命啊!不過我弟弟的簽似乎不準,說他學業有成,可是他現在的成績估計最差的大學也上不了,興許是他數錯了數字吧:) 進門的時候是走的后門,沒有想到出門卻是走的前門,我們又逆向行駛了,唉,我們一家子就是這么不按規矩出牌。不過這時,我卻更能仔細看出寺內的景致與分布。 先數完羅漢的好處在于,剩下的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陶冶情操了:歸元寺位于武漢市內,是清順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來此創建的。歸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庭院組成,擁有藏經閣、大雄寶殿、羅漢堂三組主要建筑,占地面積17500多平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經樓,是一座兩側五開間的樓閣式建筑,高約25米,頂為大脊,魚角搬爪,飛栱飛檐,古樸玲瓏;當面為四柱通天,雙鳳朝陽,五龍戲珠。整個建筑精巧壯觀,金碧輝煌。這里藏有許多佛教文物,除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書畫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國內收藏佛像較多的一個佛寺。1935年太虛法師出訪緬甸時,仰光的佛教徒贈他一尊1噸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釋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這里。這種佛像在我國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別列供于北京和上海。藏經閣里收藏的佛經有:清代《龍藏》一部,宋代影印本《磧砂藏》一部,清末民初上海印《頻伽藏》一部。另外還有兩件珍品:一是清光緒元年(1875),湖南衡山69歲老人李舜千書寫的“佛”字。“佛”字是在長寬不超過6寸的紙上,由《金剛經》和《心經》原文共5424個字組成。每個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用30倍放大鏡看,筆力挺秀,是書法珍品。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榮和尚刺血調和金粉抄成的《華嚴經》和《法華經》,字體娟秀,堪稱精品。歸元寺屬曹洞宗,又稱歸元禪寺,它與寶通寺、溪蓮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的四大叢林。
關鍵字: 全世界 歸元寺 武漢 流水帳 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