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洪山寶通禪寺
昨日重游洪山寶通禪寺(門票10元),眼睛為之一亮。多年前來過,看到的僅僅是一座空空的“大雄寶殿”,毀壞太嚴重,可謂百廢待興。唯一仍然存在的是洪山上的寶塔。那時寶塔里黑區區的,而且很臟。 如今看到的洪山寶通禪寺已經是很有規模的寺廟,其他廟宇有的這里基本都有,其他許多廟宇沒有的這里也有,比如經過整修的著名的洪山寶塔。 洪山寶塔原名靈濟塔,為紀念靈濟慈忍大師而建,因建于洪山,世人習慣叫它洪山寶塔,興建于元代至元17年(1208年),11年后完工。塔高45.6米,塔身磚石結構,分七級八方,塔頂系6.5噸紫銅鑄就,寶塔堪稱鄂中第一。 花2元就可以登塔,塔內亮堂,而且特別干凈。我去時,正下來兩人,登塔只有我一人。我可以從容四顧,狹窄的石級剛好一人通過,沒有上下游人的干擾,我得以到每一層門洞自由俯瞰或遠眺。上到頂層,腿肚發酸,下石級更是酸軟乏力,然而能夠如此獨自觀景,再累也是值得。 武漢的黃鶴樓天下聞名,外地游人來漢必去黃鶴樓。其實黃鶴樓雖有名,不過是上世紀80年代的仿古作品,真正能稱為古跡的倒是這洪山寶塔。可惜很多人都過廟門而不入,以為寺廟里無甚可觀。 洪山寶塔,壯哉美哉!不知天下有幾座寶塔能與它媲美?寶通禪寺坐落在武漢市武昌大東門外東端,于南朝劉宋時(公元420-479年)建院,稱為東山寺。明成化21年(1485年)更名為寶通禪寺。寶通寺占地十多萬平方米,殿閣莊嚴古樸,蔚為大觀。1983年被國務院定為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走進寺院,首先看到這座橋,橋下水池放養著許多烏龜。鐘樓、鼓樓。明代石獅,雌雄各一。洪山寶塔,高45,6米,分七級八方。游寶通寺最要緊的是登塔遠眺。塔內非常干凈,有燈照明。因為四圍都有通風口(窗或門),天晴時里面本來就亮堂。登塔石級只能供一人上下。每層樓都有平地,往下是窗口。往側邊石級上去 可以到每層樓的小門(有鐵欄桿,十分安全),人站到那里遠眺,真是極目楚天舒啊。登塔遠眺武昌(包括洪山地區),高樓林立,洪山的森林給城市增色不少。登塔俯瞰,寶通寺盡在眼底。寶通寺周圍的現代建筑與古剎相映成趣。下塔再看塔,如在半天云里。古跡之一:華儼洞,沒有開放,也許在修整吧。清代鑄鐘寺內大缸內蓮花盛開緩緩從“塵世”回到古剎的僧人 走進寶通寺大門,左側是游人休息處,石桌石凳,環境幽靜,而大墻之外就是喧鬧的街市。
關鍵字: 其他 大雄寶殿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