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黃石寨幾十個好玩好看的景點
黃石寨風景
定海神針
在黃石寨環山游道東部向東望去,如幔似錦的翠谷 中,一峰矗立,拔地數百米。峰頂灌木覆蓋如翠玉,峰壁灰白色, 陽光下熠熠生輝。陰雨時谷內云翻霧涌似大海狂濤,此峰如中流砥柱巋然屹立于云霧之上,堅不可摧,因此得名。其西南百米外一峰 似猴頭,縮頸握拳窺視,似孫司空欲取此定海神針。游道右向,循山澗遠眺, 矗立著一座上尖下鈍、高逾百米的圓錐形石峰,朝暉夕暮, 常在云煙霧靄中隱現沉浮,儼然孫行者龍宮探寶遇到的金箍棒原形,故名“定海神針”。
南天一柱
過南天門上行120米,東南幽谷峰林中有一高達200 多米的孤峰,宛如擎天玉柱。上部灌木點綴,中部巖身赤裸,下部 樹木遮掩,峰體渾圓、偉岸,因立南天門下而得名。距南天門數十米,與東南綠樹叢中, 矗立一標直雄奇、高逾100米的石柱,一頭托住云天, 一頭扎入大地。真是天造地設、鬼斧神工,不愧為大 自然的杰作。
摘星臺
黃石寨頂東頭,伸出一道約100米的山梁, 山梁盡頭有由兩塊砂巖相疊構成的一座觀景臺。基座巖石面積約20平方米, 高5米左右;疊其上的巖石主10米,頂部為直徑約5米的平臺,周圍鐵欄圍護,一古松似傘,挺立其上。下臨幽谷,上頂云天。置身臺上,頭上白云飄拂,腳下幽谷翠峰。雨天云霧彌漫,周邊峰頂無窮變幻。皓月當空時,立于平臺上,滿天星斗似伸手可摘。1993年11 月28日,國務委員張勁夫登臺觀景,為之命名。黃石寨東沿有一向外突出半截懸空的圓弧形觀景臺,因所處位置極高,臨百丈深淵,故名摘星臺。臺上可容10余人。置身高臺,環繞四周, 但見風云滾動,林泉奔突,奇峰異石,赴入眼底,遠水近景一覽無遺,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之勝。
天橋遺墩
黃石寨西北崖沿上,6座高達200多米的橢圓形石柱,呈南北向一字排開在黃石寨與袁家界之間約3000米長的溝谷中。石柱大小和間距相當,柱頂皆為平臺,似一排橋墩。中間兩墩稍高,兩邊漸次降低。各柱頂可連成一條弧線,氣勢滿壑,似一江怒濤, 橋墩時降時現。若逢東邊日出西邊雨時,便如絢麗壯闊的彩虹南北飛架,與橋墩形成雙美合壁的奇觀。黑樅垴左側,黃石寨與袁家界之間幽谷深澗里,并排矗立著六座高數百米平頂巖峰,宛若一排被揭去橋面的橋墩,又象齊天大圣曾經碰壁的如來佛五指仙山。經風雨千年剝蝕割形成今日神奇 景觀,山墩頂平面系古夷平面的可靠證據。
夫妻巖
沿田家臺后坡石徑上行約400米, 有一座依山而立的 觀景臺。站立臺上,見對面200多米處兩峰相依, 酷似一對夫妻并肩而立,五官俱全,面向東南。那峰頂的樹木花草恰似他倆的頭發和頭飾,二人臉面凈明晰。乃土家古代愛神所化。傳說觀賞后,新婚夫婦忠貞不渝,年老夫婦煥發青春,反目夫婦重歸于好。
杉林幽徑從前山登黃石寨,上完百步石級, 便進入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次森林,游道兩旁,杉林疏密有致,濃蔭匝地,時有山風習習,徜徉在杉林幽徑 之中,令人神清氣爽,心境平和。
丹葫蘆
羅漢巖上百米的大巖屋邊, 筆立著一座園柱狀的石峰,兩頭大,中間小,活像一個葫蘆。 葫蘆頸上幾株紅楓,金秋之際,乍看有如紅綢帶,故 得“丹葫蘆”之稱。
南天門
登黃石寨山路東南側有十多平方米 傾斜巖峰與千韌石壁拱成一門,面南洞開。石徑穿門而過,門孔狹窄幽深;兩邊野樹簇擁,門外云蒸霞蔚,頗有神話中南天門之尊。更奇者,于南天門右側挺出怪石一尊,與人體形相仿,高約20米,形態威武、凜凜肅立,如同把守天門將軍。
天然壁畫
在臨近黃石寨極頂時,回頭遠眺,但見腰子寨沿絕壁上水漬流痕構成一幀充滿土家風情的天然壁畫:典型的土家吊腳樓掩映在綠樹叢中,伴牛的兒童沿石級小路正向木層走去,只見一路小橋流水,斜陽古道,在竹林中時隱時現……
六奇閣在黃石寨絕頂,高3層, 以張家界 山奇、水奇、云奇、石奇、植物奇及珍禽異獸之奇名之,為黃石寨最佳鳳景處,1991年10月竣工。
黑樅垴
自黃石寨東向北行500米, 隔深澗弱向遠望,但見數十畝面積的巖峰臺地一塊,壁立于幽深峽谷之中。臺地上面陡峭如削,可望而不可及,其上長滿高大蔥郁的古林和眾多喬木,黑黝黝一大片。 原始森林中自古無人涉足。
金龜巖
黃石寨西沿下山處,有一塊長約5米,寬、高各2米左右的橢圓形巖石, 極象一只大龜 伏在石峰頂平臺上。細長的龜頭朝前伸出,龜背微微隆起,腳爪蜷曲著地。每當云涌霧漫之時,龜巖時隱時現,人稱霧海金龜。
西天門
從金龜巖下山,有一狹窄奇險的卡門,兩則石壁陡絕,崖頂古松虬曲,一條石砌小路居中穿過。此門常被云封霧鎖,人行至此,飄然若仙, 故有西天門之稱。
龍頭峰
從金龜巖下行300米東望, 可見一石峰突兀高聳,形如一條昂首長嘯怒視天空的蛟龍, 故名“龍頭峰”。
海螺峰
于龍頭峰側,有一座20多米高的石 柱,下半截碩大無比,上半截卷旋而小,通體呈扭曲盤繞狀,酷似海螺。
手掌峰
站在龍頭峰下游道向南遠望,有一凌空伸展的掌形山峰,其上排開5個小石柱, 酷似人的手指,故稱手掌峰。
鴛鴦泉
俗名白沙井,在黃石寨游道與花溪 峪游覽線相交處,環境幽境,林木參天。泉水匯成一井,清澈透底;井底白沙,潔如碎銀。泉水水質優良, 飲之甘甜可口。民謠云:韭菜開花細絨絨,有心戀郎不怕窮,只要二人情意好,冷水泡茶慢慢濃。
清風亭
名為亭、實為橋,橋建花溪峪上。 這里兩山夾水,溪流潺潺,竹林掩映,幽靜雅逸。橋亭雕梁畫棟,飛檐翹角,古樸典雅。大作家沈從文曾在此小憩,形容琵琶溪如一幅畫卷,賜名“展卷橋”。
金鳳巖
在龍鳳廟。 一座高逾百米石峰, 上部斜長,頂端驟然由粗變細成尖嘴狀,且頭后有披羽,恰似一只昂首振翅的鳳凰。
九重仙閣
離望郎峰不遠,隔翠谷有一嵯峨石壁,細看似有無數亭臺樓閣、屋宇庭院,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每當云繚霧繞,樓閣時隱時現,一如神話中的“九重仙閣”。
望郎峰
在琵琶溪南面一組石峰邊緣,兀立一根石柱,像一位曲線流暢的女郎翹首遠望。“女郎” 對面,萬丈絕壁上洞穿圓眼,故民間俗傳:望郎峰,望穿石壁。
三姊妹峰
在夫妻巖西南約2 公里處有三座間距約80余米長的石峰,有如三位婷婷少女。傳說為在位花仙為拯救山民大鬧南海,被龍王點化成峰。
金鞭溪風景區
發源于土地埡,位于公園東部,金鞭溪因其上游一著名景觀金鞭巖而得名,全長5公里,西匯琵琶溪,東入索溪,兩岸是一條曲折幽深的峽谷。翠綠簇擁,溪水繞峰穿峽, 森林茂密,濃蔭匝地,花草爭奇斗妍,鳥語蟬鳴。沿石板游道順溪而下,絕佳景點有閨門倒影、金鞭巖、紫草潭、千里相會、跳魚潭等。蜿蜒于奇峰峽谷間,水隨山轉,山因水活,一步一景,如畫如詩。穿行于深壑幽谷之中,蜿蜒跌宕于林海蒼翠之間。兩邊千峰聳立,高入云天;溪旁樹木繁茂, 濃蔭蔽日。這里生長許多珍貴樹種和奇花。
異草, 杏果、 銀鵲、楠木、毛紅 椿;龍蝦花、 龍須草、秋海棠 在此 地各逞神奇,爭春斗艷。
母子峰
沿金鞭溪東行約200米,左岸有一座約100米高的細瘦石峰,形似一懷抱嬰兒的中年女性側面像,頭、腰輪廓分明,五官依稀右辨,顯得慈祥端莊,面向東南引頸而望,似在盼夫回歸。一小峰依偎其前,面對其母,稚氣可掬。
金鞭巖
過“閨門峰”沿溪而下約500 米,離母子峰東行200多米, 有一座高約400米,孤標直立,雄奇挺拔的奇峰,名金鞭巖,直沖霄漢,雄偉異常。巖峰三面如刀切,壁面線條筆直, 棱角分明。相傳秦始皇持鞭趕山填海至此,遺金鞭于此化為巖。峰色一日數變:拂曉,峰在煙云繚繞下,呈暗褐色;午時陽光直射, 金輝熠熠;傍晚夕陽涂抹,峰面火紅;晴夜月郎,峰體銀光閃爍。 清乾隆年間《永定縣志》稱其“上插霄漢,晴輝雪積,最擅奇觀”。 金鞭巖是武陵源著名景點,峰體上細下粗,四棱分明。棱面布滿節理橫紋,形成鞭節,渾如一根豎插大地的長鞭。每當夕陽晚照,鞭身涂金,熠熠閃光、瑰麗奪目,構成一幅奇特壯美的“夕陽金鞭圖”。
神鷹護鞭緊靠金鞭巖左側,有一座與金鞭平齊的峰巖。峰形象一只山鷹,頭高昂,勾嘴,雙翅半展,利吻微張,試振雙翅, 成俯沖之勢,緊緊守護著金鞭,似欲與來犯金鞭者搏擊,其形態氣勢,惟妙惟肖。故有“神鷹護鞭”之譽。
醉羅漢
與金鞭巖隔溪對峙,矗立在斜坡上,高200余米。 上下一般粗壯,峰體渾圓,色赤,整座石峰向金鞭溪呈70度傾斜,形似一醉酒羅漢,欲倒不倒,似醉非醉,詼諧幽默,發人情趣。自峰下向上仰望,但覺云移峰晃,感覺隨時都要崩塌之感。 清嘉慶年間學士彭之 臣在峰壁書寫一“忠”字。清道光四年(1824),貢生彭之運作《壁忠記》一文以彰其勝。風雨滄桑,“忠”字因山石崩塌遭毀。
西天取經金鞭巖東側幽谷中,大小石峰林體錯落。右一峰突出 如長嘴,似豬八戒。其后兩峰并列,大者似沙僧。偉岸、肅穆者似 唐僧。遠處石崖一峰曲體似孫悟空;其下一群小石峰似猴。
劈山救母
醉羅漢峰東面,錯落有致地高聳著數十座峰巖,有的似燈,有的如矛,有的像長柄巨,有的似神犬蹲伏。其正中一峰頂部,裂成兩瓣,如被利斧劈開,與《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母相似。
文星巖
“劈山救母”東300米處,溪北一巨峰矗立。上部似 人面浮雕,面向東北,面容清瘦, 寬額短髭,顴骨突出,鼻隆唇厚, 仰首蒼穹,酷似文豪魯迅在靜靜構思。江澤民總書記觀此景時說: “也像高爾基”。
雙龜探溪
“文星巖”東頭,路邊密林中一座直徑約10米,高 約25米石柱的頂端,重疊兩塊龜狀石片,背略拱,上附斑紋,探頭 伸足,頭朝向金鞭溪,故名。
紫草潭
位于金鞭溪中游。原名紙草潭,因清代山民造土紙在此漂流而名。潭寬4米,長 15 米,深2米。上連一石潭。潭底皆紫紅色巖石,潭上端溪流湍急,跌宕有聲,水花如滾珠瀉玉。潭內水面平靜,清澈見底,魚蝦悠游其中。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夾岸林林蒼翠,石峰屏列。潭邊巨石橫臥,光潔如玉。
千里相會
經紫草潭沿溪東下,繞過一道山彎,溪東南錯落的群峰中,見兩峰峙立,恰如久別重逢的夫妻含情脈脈地相互凝視。丈夫身材魁偉,戴盔披甲,腰佩長劍;似從遠地歸來,腰略躬,頭微俯,正在慰藉妻子,妻子身段勻稱,體態豐盈,蓄長發,富風韻,左手挽丈夫腰,面微仰,兩人含情脈脈,緊相依偎似竊竊私語,傾訴離情。儼然千里相會的一對久別夫妻。
閨門峰
金鞭溪游覽線入口處,屏障般排列著十余座孤直雄峙的巖峰,儼然甲士森列。既然人們 把張家界比作藏在深閨中的絕代佳麗,那么,這雄峙 閨門兩邊的巖峰自然也就被稱作“閨門峰”了。
跳魚潭
穿過重歡樹所在密林,即到金鞭溪中跳魚潭,在紅色砂巖的溪床上,溪水沖成一條長2 米,寬不盈尺的狹槽,稱為魚門,春訊期,游魚迎水飛躍,常常跳落岸上。
止馬塔
亦稱水繞四門、天子洲,相傳為古代向王天子起兵聚義的大本營。是金鞭溪游覽線終點。 金鞭溪、龍尾溪、楠木溪、礦洞溪四水交匯于此,山止水回,環壁如城。水繞四門周圍峰嵐云聚,有萬歲牌、 四十八大將軍巖等奇峰怪石和優美神話傳說。
關鍵字: 峰 景點 林內 藍天 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