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主峰太白山
(太白積雪六月天)
我走過很多名山大川,惟有太白山在我的腦海里駐足很長一段時間,揮之不去!
提到太白山,東北人也許知道的不多,提到綿延1500多公里的巍巍的秦嶺卻家喻戶曉,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太白山就是秦嶺的主峰,海拔3767米,這座山也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著名的古長安八景之一——太白積雪六月天,就是指太白山。
我是在“五一”黃金周爬上太白山的,正值春天的季節,山下是零是30度的熱天氣,當我沿著45公里的盤山道爬上太白山頂時,頓時被山上的景象驚呆了!這里不在是春天的世界,山坡上是白皚皚的積雪。太白積雪六月天!我叫出聲來,也就是在這一刻,太白山讓我刻苦銘心,在祖國的北方我竟然看到了雪山,當時我仿佛在亦真亦幻的夢境中,是凜冽的風兒將我吹回到現實,我也入鄉隨俗,租了一件棉大衣服穿在身上......眼前拔仙臺就是據傳說是張國老升仙的地方么?
太白山是我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位于陜西省寶雞市的眉縣南部,東入周至縣,西入太白縣,南至佛坪縣。又名太乙峰。因山體高聳,山頂長期積雪而得名。 據史料記載,太白山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一座中華名山。夏商時稱“物山”,周代稱“太乙山”,至魏晉始稱“太白山”。歷代帝王對其封王加侯,文人墨客的足跡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贊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自隋、唐以來,眉縣湯峪便是關中著名的療養旅游勝地,先后建有鳳泉宮、鳳泉湯、唐子城等行宮。李白、杜甫、韓愈、蘇軾等名人學士也曾多次登臨太白山,吟詩作畫,“太白潑墨山”便傳說為李白歷作詩之處,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人稱“藥王”,長年隱居太白山中,研究太白山中草藥為民治病,太白山中至今還遺留有他采藥走過的棧道的搗藥的碓窩。而藥王的傳說故事,也在當地廣為流傳。早在周代尹喜在太白山西北麓結草為樓,觀看天象。以后老子在草樓南筑臺,講授《道德經》,后稱樓觀臺。以后又有增建,成為具有樓、臺、亭、池等50余處建筑的大型道觀,被尊為道家"天下第一福地"。
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太白山作為秦嶺山脈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條件就更為獨特,它那高聳入云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給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為中外科學家和文人學士所向往。
太白山的主體由規模龐大的花崗巖體組成,地質學家稱其為“太白花崗巖”。太白花崗巖在漫長的地質發展史上,幾經構造變動、斷層,節理十分發育,它們在各種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勢崢嶸的險、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區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千姿百態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一個個高山湖泊,碧波蕩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當地老人都稱其為“神湖”,實則為“說蝕湖”。這些冰蝕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稱,被列為太白山八景之一。在拔仙臺、跑馬梁一帶,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滾奔騰之勢,令人眼花繚亂。由拔仙臺環眺四周,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階等第四紀冰川所特有的地貌形態歷歷在目。因此,太白山可謂是研究第四紀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館。太白山是以花崗巖為核心的斷塊山體,北側多斷崖,呈高山深谷狀。南坡和緩,呈坡狀山地。八仙臺,是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關中最高的山峰,海拔3767米,山頂為古夷平面,南北兩側有串珠狀冰斗湖,大者如大爺海和玉皇池,面積都有數千平方米。太白山區發育有角峰、槽谷、冰斗等典型的第四紀冰川地貌,如跑馬梁、沖天嶺、雷神嶺都是角峰地表,崖壁陡立。太白山是渭河與漢水的分水嶺,北側的遠門溝、石頭河短小湍急,向北匯入渭河。
太白山位于中國幾大地理區的過渡地帶,植物物種豐富,植被類型多樣,山地垂直帶譜結構明顯。植被以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為主,高處分布灌叢、草甸。現已發現種子植物1550余種,苔蘚植物302種,藥用植物510種。棲野生動物達2700余種,其中包括大熊貓、金絲猴、紅腹角雉金雞等珍貴的國家保護動物。1965年建立了5.4萬公頃的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現已成為自然地理、生態學、環境保護等多學科野外考察和實驗的基地。
告別太白山時已是黃昏,美麗的夕陽與我的鏡頭平行,在那美麗的山間,在那薄薄的云霧中,一個紅紅的火球就是太白山的落日,當他藏進山間的那一瞬間,太白山也沉浸在神密之中。
(斗母奇峰)
(太白山落日)
關鍵字: 分水嶺 太白山 秦嶺山脈 跑馬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