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峒的傳說
千家峒是瑤族先民的原始聚居地。在中國以及從中國遷徙到東南亞、歐美等世界各地的瑤族同胞中,都長期保存并流傳一份記錄著本民族的重要文獻史料《千家峒》或《千家峒源流記》,按照這份歷代相傳的古文獻史料和流傳在瑤民中的故事,千家峒是瑤族歷史上的原始聚居地。瑤族先民曾在千家峒內過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豐衣足食的生活。
近年來,陸陸續續發現了幾十本《千家峒》和《千家峒源流記》手抄本,它們記載著瑤族的歷史和千家峒的興衰過程,而且大同小異。據傳,千家峒是一處只有一個石洞通向外界的山間盆地。自古有12姓瑤民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發展到一千人家,故取名千家峒。
傳說中的千家峒“有一地,四面高山。有石洞一座入內,內有數十里豐原廣地,可到此地定居……日后人繁族廣,定名為千家峒”。據史載,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5年),官兵攻打千家峒,從下峒一直打到上峒,瑤民首領自知不敵,于是吩咐瑤民從一個通往道縣的山洞里逃走。
瑤民在離開千家峒前,將一只牛角鋸為12截,每姓瑤族保存一截,又將祖先偶像埋在平石巖下的山洞里,洞有一座“石童子”為標記,并立下盟約,囑咐500年后,瑤族子孫要返回千家峒,將12截牛角拼合吹響,洞門自開,將祖先偶像取出祭祀。出逃的瑤民大多散居在大山中,他們向往失落的家園。回到千家峒去,成為一代又一代瑤民頑強生存的精神寄托。
1986年5月,有關方面的47位專家、學者聚會江永,經過實地考察和反復論證,取得一致意見,瑤族先民故地千家峒在湖南江永。此后,先后有美國、日本等地的瑤胞來千家峒尋根祭祖。平靜多年的千家峒逐漸熱鬧起來!
關鍵字: 東南亞 中國 傳說 千家峒 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