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迷濛的金鞭溪
借宿大庸,夜半,忽聞風聲雨聲.想到一早便要去張家界游金鞭溪,不由得心猛地往下一沉:這風這雨,會使金鞭溪那一路奇山秀水頓失風采么?這么一想,雖凌晨三點,卻困意全無了. 清晨起來,風雨不僅未停,反而更大了.事至如此,也只能 乘車前往了.時值末夏秋初,從大庸城至張家界的公路兩旁,依然青翠如畫.但遠山、遠水、遠遠的田園農舍,卻籠罩在一團團的云紗雨霧之中.真乃是山迷濛、水也迷濛.這就更增添了我們的憂慮.。 誰知,一入金鞭溪,便忽然感到煙雨迷濛、云霧微茫的奇山秀水、懸崖綠樹,竟別有一番風味!像一幅縹緲逶邐的長卷,像一首韻味雋永的朦朧詩篇,令人更耐讀,更覺興味無窮。到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尚是日朗天睛,這山這水,不是一覽無余了么? 行不多久,金鞭溪畔一奇觀壯景金鞭巖便閃入眼簾。記得八十年代初,我曾和同長沙市文聯的幾個文友來過一次張家界。那是個傍晚,我們一下車,放下旅行包,便來到了金鞭溪。晚霞中陡然見到一高峭陡巖拔地而起直沖云霄,不由得“忽魂悸以魂魄動,恍驚起而長嗟”。驚奇之余,不免又為金鞭巖抱屈:如此孤峭凝秀的南天一柱,垣古以來,竟鮮為人知!今天,它豎在這里,像一個巨大的驚嘆號,引起所有來此觀賞的人,于心中產生強烈的震憾。是的假若沒有畫家黃永玉那趟湘西之行,識得這匹千里馬,假若沒有香港著名攝影家陳復禮、簡慶福拍攝的那么多那么美的張家界風光照片,一經展出引起國內外嘩然,張家界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名揚四海展露頭角哩!……此次于雨霧中再次仰視這高標獨秀的金鞭巖,自然是為之自豪與慶幸了! 于是乎,又一路前往。越往深處走,就越感覺山光水色美不勝收。忽而是“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忽而又是“熊咆龍吟 巖泉, 深林驚層巔”。其實,用李白的這首《夢游天姥嶺留別》之中的幾句詩來形容金鞭溪的雄奇幽深,萬般情態,是絲豪也不過分的。倘若李白也能一游金鞭溪,還不知會吟詠出多少驚天動地 想像豐富聯想奇特的詩來呢。不過我想,詩是人人都會吟的。區別就在于有的人善于寫在紙上廣為流流傳,而大多數的人卻只是在心中意會體味罷了。如此,才會有人在這金鞭溪畔,或駐足凝視,或跋涉探幽,全不 雨濕衣裳,寒氣襲人。 我們且走且停,而風雨一直未停。是的,正是在這種雨中游覽,才使我們體味到了別一番的情趣。我們在感受著雨霧中的金鞭溪呈現出的那一種美,那一種撲朔迷離的美,那一種迷漫的 幻覺的美。這種美有別于紅日噴薄欲出的壯觀,卻能純潔我們心靈。是的,這種美,就像是一幅朦朧的畫,清新自然的詩,使人陶醉。美哉,金鞭溪。聽,金鞭溪那喧鬧 騰的流水,也在為之歡歌和鳴呢!…… 何,金鞭溪,何日再重游呢?
關鍵字: 張家界 秀水 金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