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觀:尋找殘缺的古商埠文明
從湖南益陽火車站前的一條公路向西經過桃江縣城后,我們的車進入安化境內。繼續沿資江邊上新修的水泥公路穿過江南鎮,在鎮上的臨江的一條老街逗留了片刻后,闖入我們視野的是一座正在修筑的水電站。寬闊的資江因為大壩的攔截,平靜的水流在這里突然變得洶涌湍急。隔江相望,遠遠便可見到一片黑瓦覆蓋的建筑群,這就是我們本次行程的第一站——唐家觀古鎮。 找了一戶臨江的人家門口停好車,我們下到江邊的碼頭,讓船家直接把我們送到唐家觀。停船上岸,一座古樸滄桑的小鎮立即展現在我們眼前。從石板壘就的臺階拾級而上,穿過狹窄而陡峭的小巷,一條幾百米長的老街驀然橫亙,仿佛急切地想將千百年的故事和傳說向我們盡情傾訴。 整個鎮上,除了我們幾個游客,似乎看不到一個生人,只有屈指可數的寥寥數人或坐或蹲,閑散地守候著自己古老的家門。他們略微好奇地打量著我們,看見我們不亦樂乎地忙著拍這拍那,偶爾露出驚異的神情。 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巡視著沿街逶迤排列的一幢幢古老房子,依稀可以想象當年唐家觀繁華忙碌的情景。資江上游及附近的山中盛產黑茶,而黑茶的遠銷則需依靠水運。于是,自然而然地,在兩相方便的位置就產生了一個貿易集市。山民來此賣掉自家生產的物品,換回自己需要的物資;商人從遠方運來各種消費類商品在此出售,又將當地的特產黑茶收購上來,遠銷到全國各地。 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商埠的興衰,主要是基于交通和貿易的變化。古代的主要運輸方式是水運,因此絕大多數比較興旺的商埠都是建在水面比較開闊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陸路運輸逐漸取代傳統的水運方式,商埠的重心位置也逐漸轉移到陸路交通比較發達的地方。唐家觀地理位置偏僻,除了水運,至今似乎還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直達,因此,它的衰落也是必然的。 其次是貿易,也就是利潤。缺少利潤的支撐,商埠也不能維持下去。唐家觀本地并不生產黑茶,倒是資江對岸的大熊山深處是黑茶的主要產區。隨著現代交通的改善,緊鄰大熊山的洞市鎮大力發展黑茶生產,逐漸擺脫了銷售過程對唐家觀的依賴,自己直接搞起了產供銷一條龍的企業運作模式,唐家觀自然而然地越發沒落下去了。 唐家觀老街上密密麻麻排列的幾十家老房子中,給人印象較深的是位于街中央的十家店。如今,十家店的招牌依舊,大多數人還堅守著傳統的手藝藉以謀生,如木匠鋪、鐵匠鋪、豆腐鋪等,他們依然采用古老的工具和生產工藝,固執地固守著曾經的一段輝煌。 從老街的這頭走到那頭,從江畔走到山腳,殘缺的磚墻和古舊的木板支撐著遙遙欲墜的老房子,空氣中散發著墻角青苔長久不見陽光的霉味。時光似乎依舊停留在北宋時期,而如夢的繁華卻隨資江之水滾滾東去……
關鍵字: 建筑群 水泥 水電站 江南鎮 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