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背包客秋訪湘黔滇之六鳳凰游(上)
(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一)夜宿沱江吊腳樓 10 月29日從衡山返回長沙,本打算上張家界,但氣象預報說近幾日張家界下雨降溫,于是改變行程,當晚就買了次日去鳳凰的大巴票。 汽車11點才開,這一程,竟然走了九個多鐘頭!到達時,鳳凰縣城已是燈火通明。花5元錢打的到虹橋,一下車就忙著找地方吃飯,先填飽肚子再說。進了虹橋旁一家燈光明亮的飯館,這才卸下背包,坐下來喝口茶。點了幾個菜,味道都不錯,第一次品嘗血粑鴨確實有特點。飯吃得差不多了,就用手機聯系旅館,不巧原先聯系過的幾家今天都已客滿。正考慮該去哪里找住處,熱心的飯館老板的姐姐說她可以帶我們去沱江邊旅館集中的地方看看。聽她說那里還有吊腳樓,這正是我們的心愿所在!離開飯館沒走多遠就到了沱江邊,見旅館一家連著一家,其中有一些兩、三層的木結構吊腳樓,臨江而立,是觀賞江景和古鎮小街的絕佳之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有空房的吊腳樓入住了。標準間原價60元,因是淡季,40元一天。店主帶著我們沿著狹窄的木樓梯上到三樓,打開一間房讓我們看:房間小,木板墻很薄,簡陋的木窗上還缺了一塊玻璃,衛生間設施也差;屋里濕冷。但這些絲毫沒影響我們當時喜悅的心情,反而覺得很新鮮,住吊腳樓不就是這種感覺嘛!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放下背包急忙推開臨江的屋門站在小陽臺上觀望,夜幕中看古鎮的確“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沱江水靜靜地淌著,兩岸層疊起伏的小樓燈光明亮,房前屋后大紅燈籠高高掛;樓間高挑的女兒墻上,用彩色光管勾勒出秀雅的線條,有幾分古韻;燈光、樓影投射到江面上,被細波攪得斑斕多彩;灰暗的江邊碼頭旁點點燈火在水上飄動,那是游人在放河燈,不知他們許下了怎樣的心愿?一座燈火輝煌的雙層廊橋橫跨在不遠的江面上,得知這就是著名的虹橋風雨樓,是沱江夜景的焦點。入夜很久了,街面上依然游人如織;江對面節奏強烈的迪斯科音樂聲在夜空中振蕩,讓人感到視覺與聽覺竟是如此地不合諧,不禁為那些歌者與舞者感到些許遺憾。好在這壓倒一切的聲音在午夜12時整便戛然而止。游人漸漸散去,古城終于安靜下來,我們也漸漸合上了雙眼。沱江的夜晚寧靜又濕冷,睡在吊腳樓中,并沒有所期待的流水聲伴奏,只是享受了枕江而眠的一種感覺。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第二天一早,沱江邊輕輕的拍擊聲喚醒了我們。朦朧中覺得這聲音既熟悉又陌生。起身推開小陽臺門向下觀望,見幾位大媽蹲在江邊的石階上洗菜,還有幾位婦女用木板敲打著衣物。哦,原來是“搗衣”聲!這久違了的聲音頓時把我引向了遙遠的童年舊事:那時西安剛解放,我家的生活還很清苦。辛勞工作了一周的媽媽為了節約水費(少買幾擔),周日常帶著我們背著大包的床單、衣物,帶著皂角、棒槌(敲打衣物的木質圓棒),一大早從西安火車站搭貨車(可不買票乘車)去近郊的灞河洗衣服。當皂角用完了,就在附近拔些灰條草(一種含堿量很高的植物)來搓洗衣物。洗凈的被單、衣物攤曬在河邊的大石頭上,直到傍晚再趕最后一班貨車返回城里。這悠悠往事讓我覺得親切、快樂而又略帶些酸楚。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眼前的美景把我拉回現實:江岸上的鴨群搖搖擺擺地跳到水中,自動排成一列順流而下,小蓬船主悠閑地撐著篙接送游客;江邊只有幾個寫生者和抓拍晨景的攝影者,可真是古鎮一天中最寧靜最美好的時刻!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不久古鎮就喧鬧起來,到處是游人。在虹橋邊一家“百年米粉館”里我們各吃了一碗牛肉米粉。粉足肉多,湯汁濃香,外加一個鹵雞蛋,那個味道可真叫好,每人6元錢。桌子上的泡豇豆、泡紅椒隨便吃,很下飯。后來我們每天都在這兒吃早飯,紅燒豬肉粉、肥腸粉、三鮮粉和素粉都很好吃!
關鍵字: 鳳凰 張家界 氣象預報 衡山 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