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是當年高昌故城居民尋求死后安樂的幽靜之地,在方圓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積著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達官貴族、威武將軍,也有平民百姓、下層兵士。因而又被當今學者稱為“高昌的歷史活檔案,是吐魯番地區的地下博物館”。阿斯塔那古墓群于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西晉至唐代貴族墓地,位于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吐魯番市。
年 代:公元3世紀中葉~公元8世紀末。
發掘年代:1959年至今。
簡 介:阿斯塔那墓地是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195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后對其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清理西晉至唐代墓葬近400座。墓中所見的繪畫有壁畫、版畫、紙畫、絹畫、麻布畫等多種形式,內容可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和天文圖。出土有泥塑木雕俑像,絹花、彩繪陶罐,絲、毛、棉、麻織物等。此外,還出土各種文書2000余件,文書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墓中數以百計的千年古尸,是研究歷史上新疆居民的種族、民族特征的珍貴人體標本。
意(yi) 義:阿斯塔(ta)那墓(mu)地(di)的(de)發(fa)現(xian),為研究西晉至唐代高(gao)昌城居民(min)的(de)經濟(ji)、文化(hua)、民(min)俗等方面的(de)發(fa)展(zhan)、演變,提供了重要的(de)實物資(zi)料(liao)。
阿斯塔在中外考古界、歷史學界受到廣泛的重視,素有有“地下博物館”之美稱。整個墓葬群共有古墓葬500余座,埋葬著西晉初年到唐代中期的貴族、官員和平民百姓,只是尚未發現高昌國王的墓葬。鞠氏高昌王國名將張雄夫婦及其子張懷寂,就葬在這里。阿斯塔那墓群的墓穴多系從夾有戈壁石的黃土層中掏挖而成。由于這里地勢高敞,氣候炎熱干燥,墓穴內形成天然無菌環境;墓中古尸及隨葬物品歷經千年都不腐爛,從而保存了大量文物。很多繪畫、泥俑及其他成千上萬件出土文物色彩鮮麗如新,保存十分完好。出土的唐代水餃,形狀與今無異,里面的餡,也完好如初。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