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全國十大魅力城市”玩遍通化市
高句麗文物古跡景區包括洞溝古墓群、丸都山城、國內城、集安市博物館、好太王陵、將軍墳等。
位置:集安市。通化到集安有許多直達列車,車程約1個半小時。
洞溝古墓群 古墓群分石墳和土墳兩類。萬余座高句麗古墓群中,有20余座繪有精美的壁畫,被譽為“東北亞藝術寶庫”。在整個墓群中最為雄偉壯觀的便是王陵及顯臣之墓,以將軍墳、好太王陵、五盔墳5號墓最具價值。
位置:集安市西郊。
將軍墳 將軍墳1號陪冢 將軍墳是古墓群中保存最為完好的方壇階梯式石墓,是中國現存最為宏偉的古墓之一,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墓有七級臺階,第五級有甬道可直通墓室。將軍墳的東北部,有一排東南一西北向的陪冢,現僅存一座,為階壇石室墓。西南200米有祭祀遺址,面積5公頃。
位置:位于集安市,龍山和大禹山相接處。
好太王陵 好太王碑 一座大型方壇階梯石室墓,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墓,是這里最大的王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蓮花紋瓦當和文字磚。墓碑——號太王碑亦稱廣開土王碑,由一整塊角礫凝灰巖稍加修琢而成的。
五盔墳5號墓 有“東北亞的敦煌”之稱,墓中壁畫至今保存完好,最具代表性。
國內城 是東北亞地區中世紀時代城址中,為數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墻的平原城類型的都城址。高句麗遷都后為“別都”,列高句麗三京之一。國內城略呈方形,與丸都山城形成了一對“附和式都城”。
位置:集安市近郊,鴨綠江右岸的通溝平原上。
丸都山城 高句麗最典型的早期山城之一,既是國內城的軍事守備城,又是一座都城。城垣建在山脊上,周長6947米,目前共發現城門7處,有6個門址均分布于山坡或山頂的戰略防守要點。有飲馬灣、蓮花池、墓葬等。高句麗國王平時住在平原城中,危險時則退守到山城。
位置:集安市北郊的高山上。
小貼士:丸都山城,高句麗琉璃明王二十二年(公元3年)冬十月遷都于國內,筑“尉那巖城”。高句麗第二代王時開始修筑,依山的自然形勢裁石條構筑,使山城最后完善,并稱為丸都山城。
國東大穴 第三世紀中期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中形成了許多高山、深谷、玄武巖臺地和喀斯特巖洞。為高句麗時代的重要祭址。
位置:集安市,國內城東17千米處。
小貼士:高句麗: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1號陪冢。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存續于漢唐期間,前后歷經約705年。
關鍵字: 丸都山城 博物館 古墓群 通化市 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