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聞在線網6月18日消息:布爾津縣禾木喀納斯蒙古族鄉的禾木村是喀納斯景區內的一個旅游熱地。眼下,隨著氣溫的上升,來這里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日前,鄉黨委書記汪海峰告訴記者:“為了保護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今年他們要把鄉政府機關和村民辦的各種接待設施從村里搬遷出去,為景區騰地。”
記者看到在離禾木村一公里外的地方,新的鄉政府機關正在建設中,一些村民們自辦的游客接待點也將搬遷到這里。
年初,禾木村牧民夏肯、古麗努爾夫婦在村里辦起了一個接待游客的“老喬山莊”,想利用禾木村的名氣來“掘金”。說起政府機關搬遷,夏肯說:“這是為我們全村的整體利益來考慮的,我們家的接待點也會跟著搬遷。”
來到禾木村,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草地上那一棟棟人字形的木屋和成群結隊的牛羊,與附近的雪峰、森林、草地、藍天、白云融為一體。這個村是阿勒泰地區圖瓦人集中生活居住的3個村莊(喀納斯村、白哈巴村)之一,有300多戶、1000余人。禾木村民風古樸淳厚,民俗文化特色鮮明,2005年入選“中國最美的六個古鎮古村”之一。
隨著喀納斯旅游的日漸興旺,近年來到村里旅游的客人日益增多。從2005年的2萬人到現在的10多萬人,僅村民自辦的各種接待休閑山莊就有40多家。道路的暢通、車輛的增多,給這里的“古香古色”帶來一定影響。“鄉政府機關以及接待設施遷移到一個相對集中的地方,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村里的自然文化景觀,使游客充分體驗到這里古樸淳厚的民風。”喀納斯管委會主任康劍說。
喀納斯人文和自然景觀薈萃,素有“人間凈土”之美譽。但喀納斯景區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比較嚴峻。自1999年起,喀納斯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以及保護區一至三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2700余萬元,建立了森林資源、野生動物、濕地、水資源、冰川等與生態環境相關的各種因素的動態監測網絡。在2006年,還實施了喀納斯下湖口經營設施的拆遷切換工程,將下湖口區的旅游接待功能切換到距離湖區28公里處的賈登峪。
作者: 陳晨
文章來源: 新疆日(ri)報(bao)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