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縣旅游概況
開縣旅游概況
開縣歷史悠久,古屬梁州之域。秦、漢屬巴郡朐忍縣地。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蜀先主劃朐忍西部地置漢豐縣,以漢土豐盛為名。南北朝劉宋(420—479)又于漢豐境內增置巴渠、新浦共三縣皆屬巴東郡;西魏(535)平蜀后改漢豐為永寧;北周天和四年(569)移開州于永寧,轄永寧、萬世(巴渠改名)、新浦、西流(新置)四縣。隋開皇十八年(599)改永寧為盛山縣,改開州為萬州。唐武德元年(618)改萬州為開州;廣德元年(763)改盛山縣(貞觀初西流縣并入)為開江縣,開州轄開江、新浦、萬歲(萬世改名)三縣。宋慶歷四年(1044)省新浦入開江,萬歲改名清水,時開州轄二縣。元(1271—1368)省縣入州。
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為縣,開縣之名自此始。因南河古稱開江,州、縣由此得名。清代、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1997年前開縣均屬四川省轄。1997年重慶市劃歸為中央直轄后,開縣始屬重慶市所轄。開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北鄰城口;東鄰巫溪、云陽;南接萬州;西與四川省的宣漢、開江兩縣接壤。介于北緯30°49'30〃~31°41'30〃與東經107°55'48〃~108°54'之間,屬國際東7時區。是重慶市區通往巫溪、城口的必經之地。公路距萬州區78公里,距云陽新縣城70公里,距重慶(經開江縣任市鎮)300多公里,距巫溪縣198公里,距城口縣240余公里,距四川省達州市160公里
旅游概況
開縣是三峽庫區旅游大縣,其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尤以峽谷、山、水、林、泉最為突出,人文景觀也很多。 溫泉古鎮觀音灘、七里潭風光幽靜,清代石墩木板廊橋古樸典雅。“九井十八洞”深邃迷疑,險峻雄壯,暗河仙宮,洞洞奇特。仙女洞尤為著名,洞之深遠,至今莫測;洞口有古剎,冬暖夏涼,為避暑盛地。
雪寶山森林公園在開縣城口邊界上,海拔2000米以上,有五十里峽谷、延綿森林、遼闊草甸三大旅游板塊。夏秋季節,峰巒疊翠,奇花異草,爭妍斗艷,為旅游勝地。
花仙峽位于譚家鄉、錦竹鄉之間,峽長8公里,最窄處僅1.8米。懸崖絕壁,遍布鐘乳;溪水清澈,游魚可數;天生三橋,橫跨峽谷;青藤古樹,野花馥郁;人間仙境,莫過于此。人文景觀主要有33個,其中:劉伯承元帥故居在趙家鎮小華山腰,建筑為青瓦土墻、半邊草屋的三合院,具有清代川東農舍典型特征的小民宅。現陳列著劉帥少年時期家庭生活用品和農具等。
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座落在開縣城北鳳凰山麓,門額上為鄧小平同志親筆書寫的“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匾額。1992年12月建成,2002~2003年擴建。紀念館為現代仿古建筑,氣勢雄偉,占地16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50平方米。主展館為兩進院落,回廊相連,展廳7間,寬敞明亮。陳列布展按歷史軌跡,展示出劉帥光輝的一生。為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盛山公園藝術長廊位于開縣城北盛山公園內,全長408米,橫臥于鳳凰山半腰,是青石龍柱支撐的人工藝術長廊,十二生肖、八仙過海及亭臺樓閣鑲嵌于長廊之間。晚間彩燈輝映,數十里外遙見如天上仙境,被譽為巴渝第一長廊。
南雅大佛寺位于南雅鎮。始建于唐末,歷經43年依巖鑿成大佛,高約10.8米,座寬6米,人像刻工粗獷,線條明快,神態慈祥,形貌生動,其腳心可容一成人睡臥,人稱渝東第一大佛。
氣候概況
開縣處于四川盆地東部溫和高溫區內。三里河谷淺丘平壩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北部大巴山支脈1000米以上的山地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8.2℃(豐樂,海拔165.7米)~10.8℃(馬云,海拔1490米),低高差7.4℃。開縣幅員遼闊(總面積3959平方千米),地形復雜,隨海拔高度引起的氣溫立體差異十分明顯。
盛夏季節,縣城平壩地區酷熱難耐,氣溫高達40左右;而北部高山則涼爽如秋,身穿夾衣,晚蓋薄棉被。開縣年降水1200毫米左右(北部山區年降水1600毫米左右),特點是雨季長、雨日多、降水豐富。開縣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夏季最長;氣候溫熱、無霜期長;降水豐富,多水旱風雹災害。
投訴電話
開縣旅游投訴電話:023-52223059
重慶旅游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城區概況
漢豐街道辦事處位于劉伯承元帥的故鄉──開縣縣城,依山傍水,鎮富民殷,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峽工程的修建,漢豐街道因淹沒實物量之大,移民數量之多,搬遷安置任務之重,堪稱三峽庫區移民第一街鎮。漢豐街道2005年8月鄉鎮建制調整時由漢豐鎮更名演變而來,是一個人口大街道、教育大街道、移民大街道、經濟重街道。街道幅員面積52平方公里,轄26個社區(村),常駐人口10萬人,流動人口5萬余人。街道內有中小學、幼兒園60所,有全國電教實驗校、市教育科研基地校、市文明學校、示范校。村村通公路,戶戶通電,電話、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6%以上,文體場所設施齊備,醫療衛生網絡健全。
全街道經濟結構趨于合理,三次產業比為6:15:79,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街道區域經濟格局基本形成,有街道(村)集體企業34家,個體私營民營企業(戶)5000余戶,有專業、綜合集貿市場14個,其中漢豐大市場、工業品市場交易額分別超過億元,年工農業總產值突破8億元,轄區“兩稅”總收入突破1億元,其中本級收入2000多萬元。年轉移輸出勞動力近3萬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約2.2億元。全街道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健康發展,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縣街道(鄉鎮)第一,近幾年年度綜合目標考評均為全縣一等獎。
開縣是重慶市規劃定位的渝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到2020年,一個“山水園林品味、帥鄉文化風格、濱湖城市風貌”的中等城市,將在渝東北地區崛起。面對這一發展機遇,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一班人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提出并致力構建“1234”經濟格局,即突出一區(城市龍頭經濟區),構建“兩圈”(城郊都市特色經濟圈、城周生態經濟圈),致力“三線”(圍繞骨干交通線、鎮內公路線和庫周環湖線發展路域經濟和休閑旅游經濟),建設“四片”(無公害蔬菜、特種養植、精品雜水果、南山森林公園休閑度假等四大基地),最終把漢豐建成開縣甚至渝東北地區真正意義上的區域中心街道、經濟龍頭街道、科教示范街道、生態休閑街道和環境最優街道。目前,新城建設全面提速,農村移民、新城占地移民、舊城居民搬遷全面攻堅,境內劉帥紀念館紅色旅游精品工程和重點交通建設如火如荼,萬開高速公路明年將全面貫通,南山森林公園、盛山公園、漢豐寨、魁星樓等開發建設前景廣闊……漢豐的未來將更加輝煌!
關鍵字: 三峽庫區 開縣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