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縣旅游概況
巫山縣概況
巫山以唐堯時“巫咸”而得名,春秋戰國為楚國巫郡,秦漢改郡為縣,時名巫縣。位于重慶最東端,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巴東,南連建始,西抵奉節,北依巫溪,是渝東門戶。全縣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人口59萬,轄26個鄉鎮315個村27個居委會。 巫山縣位于重慶市東部,東、南與湖北省相鄰,西接奉節縣,北依巫溪縣。幅員面積29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17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9.6%。轄11鎮、37鄉、567個村。年末總人口588731人,比上年增加42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381人,比上年增長2.7%。全縣總戶數175109戶,戶均3.36人。人口出生率10.65‰,死亡率7.27‰,人口自然增長率3.38‰。
文化資源內蘊豐富:以204萬年龍骨坡“巫山人”遺址、5000年大溪新石器文化和兩千年神女文化傳說為代表,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墓葬群、大昌古建筑群和古棧道、懸棺等文化景點遍布境內。李白、陸游、杜甫和近代著名詩人舒婷等歷代文人騷客為巫山和巫山神女寫下燦若繁星的詩篇,毛澤東、李鵬、日本前首相中增根康弘等各國政要留文、留墨巫山,賦予巫山深厚的文化內蘊。
礦產資源貯量驚人:探明儲量的礦藏?5種:煤炭5.7億噸,原煤1.7億噸,鐵礦1.53億噸,石灰石10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川乙立方米,石膏8000萬噸,銅、硫鐵、粘土曠儲量豐富且有一定開采價值。農林特產富足豐饒:烏桕、高級造紙原料蓑草產量居全國前列;魔芋倍受日商青睞,蠶絲兌楦出口日本;中藥材中的“廟黨”貝母、“北岸連”、黃柏、厚樸行銷東南亞;柑桔、烤煙、油料、生豬、山羊板皮等大宗農副土特產品已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在全國、全市具有較大優勢。勞動力資源具有優勢:全縣勞動力39萬人,其中農業勞動力36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萬人以上。
旅游概況
巫山位于幽深秀麗的巫峽西口,長江與大寧河交匯處的北岸,是重慶市最東的縣城,是一座山水環繞、風光優美、古跡眾多的旅游勝地。
境內有舉世聞名、以峽谷、江河風光為代表的長江三峽;有幽深秀麗、以探險、休閑、漂流旅游為主要內容的小三峽、小小三峽;有曲徑探幽、以神女峰為代表的巫山“三臺八景十二峰”景點群。三峽工程蓄水后,巫山景區峽谷相通、湖庫相連,將成為一座依山傍水的風景旅游城市。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舉世聞名、以峽谷、江河風光為代表的長江三峽;有幽深秀麗、以探險、休閑、漂流旅游為主要內容的小三峽、小小三峽;有曲徑探幽、以神女峰為代表的巫山“三臺八景十二峰”景點群。2003年三峽庫區二期蓄水后,巫山景區峽谷相通、湖庫相連,更加特色鮮明、令人向往。1991年,長江三峽、巫山小三峽雙雙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00年被評為全國首批aaaa景區。巫山旅游日接待能力達8000人以上,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以上,為全國旅游大縣。
氣候概況
巫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溫度十八點四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零四十一毫米。
投訴電話
巫山縣旅游投訴電話:023-57221844
重慶旅游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大昌鎮概況
大昌鎮位于重慶市東部渝陜鄂三省市交匯處,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幅員面積188.8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46979人,轄3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是小三峽黃金旅游區和巫山北部旅游觀光走廊的中心,也是三峽庫區最大的三期移民重鎮。每年財政收入近300萬元,財稅返還可支配財力近10萬元。特別是移民搬遷后,非公經濟和二、三產業出現短期“缺氧”,因此,后期產業扶持迫在眉睫。
大昌鎮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全鎮森林覆蓋率31.5%。植物種類繁多,森林植被呈垂直分布。共有森林植物190科796屬1965種以上,散存著一定數量的珍稀植物,如:中華紋母、銀杏等。大昌鎮的立體地域、立體氣候孕育著十分豐富的動物資源,如羌活魚、獼猴、鴛鴦、鷺等。
關鍵字: 巫山 旅游概況 重慶 長江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