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區旅游概況
萬州區概況
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因“萬川畢匯、萬商云集”而得名,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全區幅員面積3457平方公里,轄52個鎮鄉、街道。總人口171.7萬,在重慶40個區縣中人口最多;城市建成區面積4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59.5萬,城市規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動態移民26.3萬,占三峽庫區的五分之一,占重慶庫區的四分之一,在庫區區縣中移民任務最重。 萬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新石器時期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自西周以來,一直為州、郡、縣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后,置萬縣地區,轄九縣一市。1992年撤銷萬縣地區,設立地級萬縣市,轄三區八縣。重慶直轄后,1998年撤銷萬縣市,設立萬州區。萬州文化積淀深厚,巴楚文化、外來文化、三峽文化交匯于此,李白、黃庭堅等眾多騷人墨客在萬州競顯風流,遺跡尚存。一代詩人何其芳、楊吉甫,作家方敬、張永枚、美學家蔣孔陽出自萬州。
旅游概況
萬州又是三峽庫區移民搬遷任務最重地區,淹沒涉及1座城市、32個鎮鄉街道、370家工礦企業、1134個單位,動態搬遷人口25萬,總體淹沒補償量占全庫區的1/5、重慶庫區的1/4。五是發展前景看好。在西部大開發、三峽大移民、對口大支援推動下,萬州邁入了大移民、大搬遷、大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力爭通過5至10年的努力,把萬州建設成為集“四個中心、兩個基地”于一體的重慶市第二大城市,即三峽庫區最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中心、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最優的科教文衛金融信息中心、功能最完善的旅游服務中心,重慶市新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工業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基地,經濟發達、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重慶市第二大城市。 萬州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擁有水能、天然氣、巖鹽等優勢資源,開發價值高,可供開采的礦產資源達38種,特別是天然氣儲量達2300億立方米,巖鹽儲量達2860億噸。屬暖濕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資源豐富,珍稀動植物品種繁多,分布廣泛。
氣候概況
萬州區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帶,氣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霧;夏熱,多伏旱;春早,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秋長,陰雨綿綿,以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氣溫和,無霜期長,霜雪稀少。境內多年平均氣溫 17.7 ° c ,最高年平均氣溫 19.0 ℃ ( 1982 年),最低平均氣溫 176 ℃( 1974 年);多年極端最高氣溫為 41 ℃ ( 1972 年 8 月 26 日),極端最低氣溫零下 3.7 ℃ ( 1955 年 1 月 27 日, 1975 年 12 月 15 日),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 1484.4 小時,最高年日照時數 1713 小時,最小年日照時數 924 小時,據境內大灘口水文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降水 1243 毫米,最多年降水量為 1549.6 毫米( 1982 年)。最低年降水量為 981.9 毫米(1976年),多年平均年水面蒸發為 620 毫米,年蒸發總量達 10.85 億立方米。
投訴電話
萬州旅游投訴電話:023-58549698
重慶旅游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庫全長600余公里,平均寬度1.1公里;水庫面積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三峽水利樞紐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優越,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現在的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類似于1870年曾發生過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荊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運用,防止荊江河段兩岸發生干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并可為洞庭湖區的治理創造條件。
關鍵字: 萬縣 三峽庫區 旅游概況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