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返璞歸真的人間樂土
阿蓬江
阿蓬江
其峽口兩山酷似雌雄雙龜對臥。因而又名神龜峽。相傳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特派神仙呂洞賓從中原到南洋一路安置民寨。呂洞賓騎著神龜,帶領水陸兵馬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到了這里的塘角灣,他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的同時又被當地百姓的貧困所震撼,便派自己的心腹——雄雌二龜留下來查訪民情,造福黎民百姓。這對神龜也不負重托,把塘角灣一帶治理得太太平平,興旺發達。如今它們功成名就,安祥地躺在這里頤養天年。
阿蓬江河道斗折蛇行,呈連環的“s”形走向,幾乎沒有一段平直的河道。全程27道彎,28個門(當地對“一線天”的稱呼),其彎道之多,實屬峽谷罕見。詩人嘆曰:“船到崖前疑無路,調轉船頭又一彎。”可謂是神龜峽真實的寫照。
四面山——中山古鎮
四面山——中山古鎮
四面山——金佛山原野旅游區的范圍為江津市、綦江縣、萬盛區、南川市,以四面山、金佛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萬盛石林、仙渡溶洞等自然風光為特色,融自然風光攬勝、探險獵奇、度假消暑、生態旅游等于一體。
酉陽桃花源
酉陽桃花源
活水田邊的桃花湖、桃花島,周長400多米,水深3米,水色碧綠,一眼見底如圓鏡般的平靜,一幅秀色山水的“世外桃源”。
立于此處用心感悟,遙想古人從這里乘舟逆流而上,于次洞前舍舟登岸,行數里,一座遠離塵世的悠然村落現于眼前———這里溪水粼粼,茂竹翠山,碧綠清澈的湖畔,一位穿著蓑衣的古武陵人正在湖邊的新柳下垂釣;他捕魚的竹簍仍掛在山民精致木樓的屋檐下,獨具情韻;他烤石烙魚的火種仍在山民的木炭灶中熠熠如初……。這不就是陶源明筆下的桃花源嗎?相傳當年李白來渝至此桃花源前,曾為這佳美的景色所傾倒。當他聽到隨從向他講述這桃源古洞“鉤山帶河,連云做棧,前觀霧靄,后藏洞天”的景致時,不禁發出:“莫非此處就是陶潛筆下的勝境”的疑惑,并隨口吟詩一首:“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靈多草木,人尚古衣冠。”
長壽區
長壽區
長壽湖位于素有“壽星之鄉”的重慶市長壽區境內,距重慶主城區100公里,距長壽城區26公里。長壽湖是由“一五”期間重點工程獅子灘水電站攔河大壩建成以后而形成的人工淡水湖,水域面積65.5平方公里(約10萬畝),庫容10億立方米,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203個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湖灣島汊交織,淺灘成片,建有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棲息著42種鳥類、28種水禽,是重慶地區觀鳥的好去處。
小南海
小南海
黔江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位于重慶城東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黔江區)境內,縣城北32公里處,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一個融山、水、島、峽等風光于一體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區。人稱“深山明珠”、“人間仙境”。小南海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地震遺址(黔江地震)。清咸豐六年(1856)大地震中,谷口被湮塞而為大澤。大垮巖、小垮巖、斷碉絕壁及巖石壘成的大壩等地震遺跡,于今仍清晰可見。小南海四周秀峰環列,湖口奇石豎立,溪水縈回,湖內港汊縱橫,島上茂林修竹。朝陽寺、老鸛坪、牛背三個島嶼,古松蔽日,茶花連云,茅舍竹樓,雞鳴犬吠,一派田園風光。
寧廠古鎮
寧廠古鎮
寧廠古鎮是重慶市政府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地處巫溪縣,依山傍水而建,青石街道逼仄,吊腳樓、過街樓等古建筑和民居沿后溪河蜿蜒延伸3.5km,俗稱“七里半邊街”。寧廠古鎮有4000多年的制鹽史,遠古時期是“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檣,食也”的樂土,在唐堯時期就是極盛一時的巫咸國的本土和首會所在地。并因鹽而興,歷史上曾設立郡、監、州、縣,有過“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吳蜀之貨,咸薈于此”、“利分秦楚域,澤沛漢唐年”的輝煌。因此,寧廠古鎮是三峽地區古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和搖籃,堪稱世界的“上古鹽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而1506年爆發在這里的鹽場灶夫起義,比歐洲產業工人運動早300多年,更應是世界工人運動之源流。
關鍵字: 呂洞賓 旅游攻略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