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千年古鎮追憶往昔繁華
“漁歌正唱蓬江韻,兩閣三宮古色香。橋上笠翁皆醉倒,欣然夜景當蘇杭!”18日,“閉關”修復一年多時間后,擁有龐大吊腳樓群的濯水古鎮終于在阿蓬江畔揭開了神秘面紗。重新展露真容的古鎮,再現了“游濯水古鎮、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戲、聽阿蓬水音”的美妙情景。
古鎮風貌
走在濯水老街上,濯水古鎮的主街道由青石板鋪就,長約400多米,寬2至3.5米不等。街道兩旁的民居均為木質結構,老樓雕梁畫棟、窗欞嵌花、工藝精湛、造型別致。那些火磚砌建的、畫有精美壁畫的封火墻,是古鎮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是這個古鎮較為完整保存下來的守護神。
濯水古鎮現存最完整的建筑,是古鎮靠河沿建的龐大的土家吊腳樓群。這些吊腳樓均建在阿蓬江近5米高的河堤上,用條石砌建的河堤經過200多年的河水沖打,仍堅固如初。
吊腳樓
“深徑繞院庭軒幾分滄桑猶存一院堅貞氣,敞廳留歲月累經霜雪未泯千秋俠義風。”一副對聯很好地勾畫出古鎮樊家大院的靈與氣,這樣的對聯在濯水古鎮各大院落隨處可見。
三大會館(萬天宮——江浙會館、禹王宮——湖廣會館、萬壽宮——江西會館);三大寺院(鎮江王爺廟、觀音閣、文昌閣);四大家族“樊家的錠子,汪家的銀子,龔家的桿子,余家的頂子。”更是無聲地訴說著濯水往昔的繁華。
南竹游船
“唱得乖來,說得乖,唱首盤歌你來猜……”坐在阿蓬江上剛剛試水成功的南竹游船上,輕靈的黔江民間山歌總會在耳畔響起,阿蓬江兩岸的風景在歌聲的映襯下,更顯幾分靈氣。在用土家工藝精心編制而成的南竹船上,除了對山歌、唱山歌,游客還可以玩棋牌、打水戰、唱ktv等。整個阿蓬江面上共為游客準備了畫舫游船8艘、休閑竹筏4只、一般竹筏12只、橡皮艇18個,可同時容納360人在江面上玩耍。
古鎮小巷兩邊延伸而出的飛檐上,不時有一抹火紅跳入眼簾,六角燈籠、大型宮燈、大紅燈籠……在秋風中靜靜飄動。
作為土家族聚居地,濯水古鎮完好地保留了土家族的傳統文化。土家族人幾千年來形成的獨特的生活方式、社會習俗,無論在婚喪嫁娶、文娛游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節令等各個領域都保留了原始而淳樸的民俗風情。
濯水人擅長歌舞,其山歌、哭嫁歌、木葉情歌等皆是即興創作,出口成章,且構思精巧,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而旋律輕快、動作原始質樸的擺手舞、花燈舞更是給人爽心悅目的感受。無論是后河古戲,還是濯水的土家蠟染、西蘭卡普、民間繪畫、手工藝品,樣樣都反映出濃郁的民族特色。阿蓬江,龍舟競渡,畫舫迎客;吊腳樓風姿綽約,姿態萬千;古老的后河古劇品味古樸,獨具傳統韻味。而古鎮特色小吃:豆花、豆腐腦、豆腐干、綠豆粉,以及“酥食兒”、“甜粑”、“團子粑”、“印頭粑”、“沖沖糕”、“油鼓兒”等更是讓人垂涎欲滴……
門票:無
交通:重慶北火車站(火車)——黔江區正陽火車站(公交車)——黔江汽車南站(汽車)——黔江區濯水鎮(步行)——濯水古鎮景區
自駕線路:重慶主城(渝黔二級路/5小時)——黔江區(水泥路/3小時)——濯水古鎮梁子景區
特色飲食:泉孔酒(小灶土酒)、綠豆粉、油炸干、酸酢魚(肉)、老臘肉、油茶湯、苕粉、南瓜魚、血豆腐、合渣等
關鍵字: 吊腳樓 旅游攻略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