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的夔門,俊秀卻變了樣的白帝城
一早告別老板娘和胖胖,我們趕往白帝城,這里正在修橋,因為漲水后白帝城將成為孤島,以后游人就要從橋上登臨白帝城了,那樣將省很多力氣,因為水位臺高后,那時的白帝城將不再需要登山這一環節。
當然現在的我們還是要爬樓梯的,背著重重的登山包爬了很久才到。意外得知在這里記者證居然管用!這可是天大的喜訊,為此我們共省了120元門票錢。頓時感覺不累了,包也不重了,渾身輕松,心情愉悅。
白帝城得名自公孫述,卻因劉備托孤而聞名于世,這里自然少不了劉關張及諸葛孔明的典故和祭堂,三峽一路盡是對三國的回憶,仿佛我們走進了歷史。這里還展出了幾個附近發現的懸棺及骨骸,奇怪的是他們都是被肢解后放如小小不足半米長的懸棺中的。
在白帝城遠眺夔門,果然雄奇,但因為有霧看不太清楚。早就聽人說在長江拍照最痛苦的就是霧,這里的晴天不多,所以這是攝影師們最頭疼的事。六道此刻也切身感受到了這份痛苦。問當地人得知,白帝城的碼頭只停靠游船,我們要前往巫山還需回到奉節。于是打車20元回奉節。值得一提的是,奉節新城和老城相距17公里,而白帝城相距老城8公里,加起來25公里,再強壯的驢此刻也不能走了,趕時間嘛!
能欣賞長江光景的慢船要下午3:30才有2小時到巫山,無奈我們只能乘坐快船40分鐘抵達巫山。其實快船也能看風景,但兩翼的空擋很小,我舍棄了這一待遇給了六道,他痛快地謀殺著菲林。可惜我沒有看到夔門上著名的字,但據說現在能看到的字都是從水下挪上來的。三峽工程讓多少歷史古跡搬了家啊。
到了巫山,一下船就有人來拉客,口口聲聲說沒有船去小三峽了,要帶我們去巫山鎮住宿。老大,有沒有搞錯!現在才下午兩點多!我們去了旁邊的七號碼頭,看到全是去小三峽的船,立馬買了票上了一艘船。150元/人。
盡管今天的小三峽依然很美,讓我們這些第一次來此的人感到心曠神怡,但這里的確已沒有了當年的風采,大寧河與長江的交匯處以改名為大寧湖,可以想見這里是多么遼闊和風平浪靜。小三峽的水也沒有傳說中那般清澈,和長江不相伯仲。走過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一路美景處處,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數那萬丈崖壁上端的一個懸棺,船夫說這么多年這個懸棺能再此安然靜臥,原因只有一個:沒人上得去,更沒人能把它運下來。
讓我們吃驚的是,居然可以乘船進入小小三峽!可見水漲得多厲害。
晚上回到巫山縣城,酒店滿得厲害,好不容易100元住進信合賓館,晚餐吃了著名的鯰魚和老臘肉,好吃。只是在這里旅游很難向當地人說清楚鲇魚和蓮魚,只能不停地跟他們解釋:是瘦長的那種,長須子的。:)不過好在大家都挺得懂。
吃過晚飯路過一個茶莊,與老板聊天,他說他是大昌古城的人,他也不喜歡漲水。一路上所遇到的三峽庫區的老百姓,無人說三峽工程好,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政績工程吧。功與過只能等到后人來評說了,但愿三峽工程不會像三門峽一樣成為歷史的笑柄。
陶老板對旅程的建議:從奉節坐車到惡溪,然后從惡溪乘船到巫山,可以在惡溪和大寧河上游見到以前小三峽沒漲水前的美景。下次吧!
關鍵字: 三門峽 小三峽 巴霧峽 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