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黛湖
位于縉云山與北溫泉之間的幽谷中,群山環繞,林蔭蔽日。前有紹隆古寺,右有九龍古寨。兩旁脈脊趨于一堡,形似半球,上側一峰,石巖瓣瓣,宛如龍牙,人稱“九龍搶寶”,故取名九龍窩。30年代初,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創建北溫泉公園時,見地形奇特優美,便提出利用這洼地,跨谷筑壩,建成一座深山湖泊。
后于1943年建成。長55米,高10.5米,湖面面積近30畝,蓄水量10萬余立方。壩上所刻的“黛湖”二字,是江津白屋詩人吳碧柳命名,書法家歐陽漸書寫的。黛湖雖進山不遠,但已是古木參天,古篁墨綠,火紅的杜鵑花,星星點點,鑲嵌在青碧叢中。山光水色,湖堤倒影,相映成趣,一上湖堤,頓覺暑氣盡消,有詩云:
避暑到幽谷,黛湖水氣清。
鏡波涼入骨,松樹密如屏。
云彩連衫白,山光匝水青。
野餐無客到,時有幽禽聲。
黛湖湖面水平如鏡,湖底綠藻參差。據記載,湖中鼓藻類植物相當豐富,就今已發現的20屬140余種,占了我國綠藻記錄的70%,有“水生植物寶庫”之稱。
關鍵字: 書法家 山光水色 杜鵑花 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