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故事】掙扎繁華都市的古鎮
掙扎繁華都市的古鎮
重慶的冬天霧特別多,天老陰霾,很難很難有一個艷陽天。那天是周末,太陽睡了懶覺,很晚很晚才露了個小臉出來,于是,找個地方曬太陽,就成了我們重慶人冬天里的一種享受。去哪兒找太陽曬,磁器口古鎮成了首選。說磁器口古鎮在市郊已經不準確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原來的市郊早已成了市區,過去“寧要市中區一張床,不要江北區一間房”早已成了往日的笑料。從江北開車沿嘉陵江邊的濱江路,慢悠悠地不一會兒就到了濱江路的盡頭,那就是磁器口古鎮。因為是周末,去那兒曬太陽的游客特別多。一進古鎮的小巷口,滿眼全是游人,真可謂熙熙攘攘,一點不過分。也難怪,偌大個的重慶城,周邊沒有多少可去的地方,鵝嶺公園、枇杷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宮已經很難吸引游客了,于是,一到艷陽天時,人們都涌向了免費的能夠曬太陽的地方。而古鎮磁器口位于市區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自然也就成了人們閑游的地方。古鎮磁器口以明清時盛產及轉運瓷器得名,興鎮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清末民國時期達極盛,古人詩贊其繁華,“白日千人拱手,夜里萬盞明燈”,有“小重慶”之稱。鎮上的建筑極具川東民居特色,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依和諧,房屋結構多為竹木結構,穿斗夾壁或穿半木板墻。沿街鋪面也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鋪面后房一般為四合院,為商賈大戶居所。然而,古鎮的居民告訴我們,古鎮的部分房子要拆,已經動員搬遷了。我們也看到,有些房子的木板上已經寫著紅色的“拆”字。老房子拆了后又怎么建,我們不清楚了。但愿修后如舊,古鎮依然是那樣的古香古色。
磁器口博
磁器口博 (1)
磁器口博 (2)
磁器口博 (3)
磁器口博 (4)
磁器口博 (5)
磁器口博 (6)
磁器口博 (7)
磁器口博 (8)
磁器口博 (9)
磁器口博 (10)
磁器口博 (11)
磁器口博 (12)
磁器口博 (64)
關鍵字: 沙坪壩 濱江路 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