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寨
石屋的主人大都是布依族。整村整寨不見一磚一瓦,房屋四周用石塊砌墻,房頂以片石為瓦,室內間隔也以石砌成,院落的墻垣、寨中的通道、村前的小橋、梯田的保坎也都用石頭修筑,家中的用具,如碓、磨、缽、槽、缸,全是用石做成。到了這里仿佛進入“石頭王國。
石頭寨就是具有這種典型石頭建筑的布依族村寨,南距黃果樹大瀑布約6公里,以伍姓為主體。傳說600年前,有一姓伍的布依人到此開發逐步繁衍而成寨的。現在全寨共有200戶人家,1000多口人。
石頭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麗挺拔的群山,寨前田連阡陌,寨后綠樹成蔭,寨邊有寬闊的石頭河,河水清澈見底,常見游魚成群,互相追逐。河上有座30多米長、5米寬的五孔石橋,弧形石拱與倒影連成一個個圓的洞門,對岸綠水青山,分別映在圓洞里,正如五幅不同畫面的山水彩屏。竹林、果樹相間的岸邊石屋村寨,在陽光輝映下,如片片白云,散落在青山綠水間,形成一派獨特的山村美景。
石頭寨的石屋建筑極有特色:石屋沿著一座巖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石屋層層疊疊,鱗次櫛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門朝向一致,一排排參差并列;有的組成一正兩廂院落,一幢幢縱橫交錯;有的石屋是石砌圍墻,由一石拱朝門進出的單獨院落。村頭寨邊的竹林柳蔭下,還安置了許多的石凳石椅。房屋為木石結構,不用一瓦一磚。用木料穿榫作屋架,屋架有 7柱、9柱、11柱不等,無論是三間或五間一幢,中間多作堂屋,下為實地地面;左右兩邊多作臥室上鋪地板,下為“地下室關牲口。在建房時,首先用石頭砌好二個較高的屋基,一般在2米以上,然后將木柱房架立在上邊。正因為屋基較高,家家都得砌石階進門。房架立好后,就砌石墻四面封山,用薄石板蓋房,有的用石料間隔,石柱支撐。這些房屋的墻,有的用塊石、墊石壘砌或漿砌,有的用錘針剔打平整的料石安砌,有的用亂石堆砌再用石灰或混凝土在墻面勾縫成虎皮墻。砌石接縫緊密,線條層次勻稱,工藝精湛,房屋造型美觀大方。
由于附近多石山和水層頁巖,提供了開然的石料資源,加上長期建筑實踐中造就了大批的能工巧匠,石木建筑得以不斷提高。就地取材蓋成的這些石屋,不僅造價低廉,節約木材,不怕火災,而且舒適耐用,冬暖夏涼,隔間性強。特別是不用燒磚瓦,節約土地、節約能源等優點,一直受到 專家們的稱贊。
石頭寨的婦女心靈手巧,個個都會飛針走線。做蠟染,織納錦是她們的特長。全寨約80%的成 年婦女都會做蠟染,有一半以上的人家設有染缸,約三分之一的農戶從事納綿生產。石頭寨的蠟染和納綿素以古樸、典雅的風韻著稱,工藝精湛、制品精美,錦面鮮艷奪目,蠟花冰紋清秀。近年來 隨著黃果樹風景區的不斷發展,石頭寨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色和傳統精湛的蠟染、織綿民族工藝,吸引了不少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
關鍵字: 布依族 石頭寨 貴州 黃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