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船節
為居住在臺江、凱里、施秉、劍河等縣的苗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日由施秉平寨開始,經過龍塘、榕山,于二十七日到達臺江施洞,進行龍舟競賽,同時有斗牛、賽馬、踩鼓、跳蘆笙等,參與者數以萬計。幾十個苗寨的群眾扶老攜幼,載歌載舞,派出各自的龍船參賽,龍船頭上掛滿雞鴨鵝禮品祝福。
清水江一年一度的龍船盛會,是苗家規模最大、最熱鬧的日子。從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歷時四天,臺江、鎮遠、施秉、劍河四個縣的數萬苗族同胞都來參加盛會。
苗家的龍船節由三根大杉樹構成;中長五丈,稱母船,兩邊長三丈,稱子船,龍頭用柳木雕刻而成,平時龍身放在江邊專門的龍殿里,龍頭供奉在“鼓頭家”。“鼓頭”由寨上德高望重的老人擔當,負責龍船活動的組織,坐在龍船頭司鼓發令。龍船頭由一個十來歲的男童司鼓,一條龍船有四十名水手,他們都是寨上優秀的男子,威武彪悍,龍船下水時,要“祭龍”,全寨各家向鼓頭、鑼手、水手敬酒,然后開往沿江各寨,接受村民祝賀,以求龍賜福于村寨。祝賀送禮按與鼓頭村寨親疏遠近關系,分別奉獻豬、羊、鴨、鵝等。白天江里江岸人山人海,一片歡騰,晚上男女青年沿岸唱歌談情,通宵達旦。
關鍵字: 傳統節日 劍河 臺江 斗牛 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