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徒步穿越----戶外活動的好去處
美麗的苗女 臺江縣——苗疆腹地 天下苗族第一縣,東方最古老的情人節的發源地,東方迪斯科的故鄉,這里是歌的海洋,舞的故鄉 臺江,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雷公山北麓,清水江南岸,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部傾斜,為典型高原山地地貌,是世界上苗族聚居最集中的縣份,堪稱"天下苗族第一縣",史稱"苗疆腹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景區之一。 臺江徒步中低強度,有迷人的高原風光和民族風情.徙步旅行線路 d1 凱里乘車至臺江排羊--九擺村苗族鼓樓,控拜村苗族銀飾加工,住堡子村,行程12公里。 d2 堡子--開覺--西江千戶苗寨,住西江鎮,行程10公里。 d3 西江--白蓮--大烏燒,住大烏燒村,行程12公里。 d4 大烏燒--南花苗族歌舞,下午乘車返凱里,行程8公里。 費用400-500,時間6-7天. 裝備要求: 1、帳篷、睡袋.、防潮墊,背包、頭燈或手電、登山鞋、登山杖、請大家注意保暖。備用衣物一定要用厚實的塑料袋分裝,準備防水袋備用,2、自備徒步干糧3、自帶創可貼、止痛劑、護膝、感冒藥等小資料: 貴州臺江姊妹節 “東方情人節” 4月底5月初舉辦的貴州省臺江縣一年一度的姊妹節,當被地人稱作“東方情人節”。而在外地游客看來,姊妹節簡直就是地道的麗人節。 七姊妹的傳說 歷年的姊妹節,歷時8天,匯聚15萬多人次,有來自歐洲的旅行團、日本的攝影團、臺灣的考察團、香港的口頭文學研究團。 姊妹節為何這么令人神往?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戶張氏人家有7個閨女,如出水芙蓉。她們都想嫁一個好苗生。于是,七姊妹到山上采集樹葉,每人煮上一鍋彩色糯米飯,邀四方后生到施洞寨來吃飯,唱山歌,踩鼓點(跳圈舞)。大伙整天整天的跳,整夜整夜的唱。通過3天3夜的歡歌狂舞,七姊妹在上百名男子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她們把彩色糯米飯送給情郎,囑咐他擇日來迎親。” 七姊妹開了苗家自由戀愛、擇優婚配的先河,使苗家人種得到優化,文化得到交融發展。 苗家以生女為榮 姊妹飯最早是七色,現在又增加了若干顏色。會歌完了,苗妹就要送客人一包糯米飯,若飯中有辣椒,即表示拒絕交友;若有竹鉤,意為姑娘接受你的情意,愛上你,欲勾住你的心,留住你的人;若是飯中什么都沒有,即表示姑娘對你無心,來去空空。 每年陽春三月,施洞寨就家家戶戶煮好糯米飯,給女兒穿金戴銀,披錦著繡。母親以女兒的美為驕傲。女兒一生下來,母親就給女兒刺繡盛裝,年復一年,等到女兒長成16歲,母親就推出盛裝的女兒去參加姊妹節,即使不嫁人,也要亮出自家的美女以及多彩的盛裝,所以苗家以養女為驕傲。誰家養了一個美女,不僅本家自豪,而且全寨人都引以為榮。如果有美女家窮,一時置辦不了盛裝,寨老會動員大家捐錢捐銀飾。一套高貴的盛裝價值上萬元。美麗的苗妹是古老七姊妹的化身,也是苗寨的旗幟。施洞依山伴水,施洞美女名噪百里山寨,所以,施洞每年都舉行姊妹節,而且越來越紅火。追美女的人越多,寨子越紅火。輕歌曼舞五彩繽紛 貴州臺江縣的姊妹節內容十分豐富。各個村寨的歌舞表演即包括踩鼓舞、蘆笙舞、板凳舞、竹竿舞、撈魚舞、挑山舞、訂親舞等數10種。歌有飛歌、情歌、酒歌、鼓歌、山歌、賀歌、祭祀歌等18種之多。規模最大、最令人亢奮的舞是踩鼓。施洞鄉的踩鼓,鼓聲如雷。男女青年唱出的情歌柔美動情。苗語語匯特別豐富,但大多難以用漢語直譯,而意譯又不能完全表情達意更不押韻,如女將男昵稱為“蝶”,含有“哥”、“兄”或尊長輩之意。 苗女頭飾源于崇拜 臺江苗族服飾,為黔東南苗族服飾的主要代表。各種服飾匯集一起,異彩紛呈。這里沒有專業模特,上臺展示自己的苗家姊妹,不走貓步,以歌為韻,以鼓為拍,以舞亮相,沒有矯柔,更無搔首弄姿,清新自然,令人耳目一新。苗家美女與多彩服飾渾然天成。最奪目的服飾是銀角頭飾,它其實就是牛角的美化。臺江縣文體廣電局李紅副局長告訴我們,苗族是矯正蚩尤的后代,因蚩尤愛牛敬牛,故苗家最典型的頭飾是牛頭從草間花叢中冒出,苗女銀角頭飾中高高揚起的兩彎水牛角,是苗族美麗至尊的象征。過去,只有寨花才能戴這樣的頭飾。如今苗家美女如云,故成群結隊帶銀角頭飾的苗女隨處可見。水上飛起龍和牛 服飾展示令苗家女人出盡風頭,獨木龍舟競渡卻使苗家男人大展威風。施洞獨木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整個舟由一棵大松樹干鑿成,能容納30人,約長20米。獨木舟舟頭雕鑿成龍頭牛角,披紅掛彩。水手們群體呼號,上舟入水,寨老揚竿站舟頭擊鼓,水手著苗紫裝左右站立劃槳,隨鼓呼號,身傾槳翹,飛舟競渡。 姊妹節上還有斗牛、水上搶鴨、苗家婚俗表演、姊妹團圓飯、吃鼓藏(祭祖)等多項活動,充分展示苗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和絢麗多彩的民族地域風情
關鍵字: 臺江縣 姊妹飯 獨木舟 糯米飯 貴州省 黔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