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都復莊園
羅都復莊園位于大英縣城以西16公里處的卓筒井鎮石馬村,是聞名川中的農村私寓園林古建精華。建于清咸豐、同治(1851----1874)年間。
莊園坐西向東,復四合院布局,分三部分:前效縣署城防,中仿寺廟戲臺,后采學宮典則。建筑奇特,集防御、教育、娛樂等各種場所于一園之中,保存了清式莊園風貌,實屬川中罕見民居建筑,被收入《四川民居》一書。
整個莊園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48平方米,規模宏大。主體建筑有朝門、戲樓、正廳、右廳、廂房,四周有8米高磚砌風火墻環繞。莊園坐落于老虎坡麓,虎勢頭北尾南取虎腹枕之西向東,前眺異峰凸起的壇敦坡、右依福(佛)地安樂山、左靠龍脈燈坡,取臥虎爭雄,設壇祭天之勢,意福壽安樂、青云直上之義。實乃群山呼應、萬象拼爭、吐納有致、幽靜通暢、芒不露鋒、建造精細。
“學宮洋池宛如學宮橋的拱橋成卷式筑于池上,縱2.1米,橫0.6米,橋畔護欄雕刻云海。橋后植有銀桂兩株,文聯前植金桂一對,銀桂砌臺,寓義“銀切贏勝、金銀滿倉、文人折桂、窮人致富。銀桂左右側各植紫金樹一株,義取“紫金星光照羅宅。
男女客廳置建后院壩后左右兩側,廳面各開三間,中列園門。園門入內開明道,道前砌磚雕欄桿十二方,上鐫四時八節奇異奔。園門入內開天井兩眼,天井下筑雕花臺兩座。后開五間,環繞三間做客寢,后面兩間為廁所。
萬年戲臺緊接正門之后,戲臺高2.2米,進深6.1米,面寬8.4米,臺面距脊能高6.3米。戲臺正中設置三星壁,壁繪燙金三星像,左右馬門立“出將、“入相扇形扁。三星壁后立鎮臺婁祖龕位,位下即內場走道。戲臺上檐精工浮雕“雙龍戲寶,四根臺柱加鏤花挑方。鐫戲曲文臣武將八位,穿斗乳服飾以彩繪,花鳥魚蟲鉆于篆格花邊之間,并與臺柱銜接。臺椽正面浮雕十三出戲文,正中鐫《玉祖寺》戲文以示榮寵。左鐫《精忠記》、《孝琵琶》、《全三球》、《八義圖》、《會緣橋》、《埋蛇記》戲文,概忠、孝、節、義、仕、德六義;右鐫《天官賜福》、《金谷園》、《甘羅拜相》戲文,概福、祿、壽、喜、貴等六享。戲臺兩側臺椽各鐫四出戲文均為五論、八德題材。戲臺屋面豎脊飛甍上伏青瓦,戲臺左右退進檐口0.8米為樂樓,左右樂樓均縱7.8米,橫18.7米,專供梨園弟子上裝、候場、住宿、存放道具之用。樂樓下設工役房四間,戲臺之間空壩,縱15.6米,橫23.7米,可供兩千多農民看戲。
關鍵字: 人工河 武器庫 風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