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都復莊園
按《易》象標準建造的羅都復莊園風貌奇物,建筑古雅,是川中聞名的清代居民精華。建國后,羅都復莊園歸公,家具什物作“勝利果實分給貧苦農民,莊園幾易使用單位,“文革盡毀裝飾。1979年又改建為學校,今尚有部分遺存,可待研究。1994年,莊園主建被毀,另修兩排小青瓦房作教室。2001年秋,安樂初中被撤,師生遷至卓筒井中學,自此校門緊閉,室空無人。
觀空校冷冷清清,看遺址破破爛爛,院內貓狗嬉戲、野草叢生、瓜藤橫行。原存石拱橋底部瓦塊堆積,兩株桂花,枝斷葉稀。斷壁破墻殘圖在,精湛雕刻述輝煌。憶莊園昔日,僅此感嘆---民居精華被毀可惜!
朝門為磚木結構單檐懸山式頂,垂花“八字形,長18.3米,拱形頂門高2.4米,寬1.6米,木質鐵門兩扇,門前方形磚柱兩根,如意式踏道五級,門外兩側墻及門楣均有淺浮雕花紋。朝門之后間2.5米,開人工河一道,縱3.5米,橫60米,深2.5米,環繞莊門以御匪患,河的中段設活動跳板,專供門丁家人越渡。人工河后緊接第二門,稱柵門,亦稱護衛或二朝門。構建二門的石圍墻狀若城垣,垣上安垛口建城堡炮樓,城墻厚2.5米,高3米,長15米,炮樓下城門增厚到3米,門用鐵皮加固,外系魯環,內加鐵杠。籬笆墻后接月臺,月臺步階五級,升高1.4米接第三門。此門開楹,疊三檐,磚釷石砌而成,磚頭上篆云頭,如意花邊嵌富貴吉祥圖案。門楣亮柱懸有碎瓦釷字的匾對,亮柱側馭鎮宅石獅一雙,門扇亦鐵皮巨釘加固。其整體門表,雍容華貴,氣派非凡,故稱正門或儀門。正門兩邊接0.5米厚,5米高,8米首尾突高,總長271.4米的風火墻一道。正面風火墻的左右各開十眼窗口,以圓形、方形、八字形安裝窗欞窗花,余三面風火墻均留炮眼窗孔。
關鍵字: 人工河 武器庫 風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