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果節
“望果”是藏語的音譯,“望”的意思是土地,“果”的意思是轉圈。“望果”就是繞田間地轉圈。它是爐霍等縣農區藏族人民一年一度預祝農業豐收的傳統節日,因此,又稱為豐收節。 “望果”節是藏族地區古老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吐蕃時期,為了祈禱農業豐收,以村寨為單位,人們手捧香爐,高舉幡桿,手拿青稞、麥穗,跟在苯教教主后,繞田間地頭轉圈,祈禱神靈保佑,獲得豐收。這種宗教儀軌結束后,開展角斗、斗劍、耍梭標等活動。當格魯巴興起,掌握區實權后望果節繞田間地頭巡游時,要舉佛像、背誦經文,文體活動也增加了賽馬、射箭、馬術、表演贓戲、民間歌舞等,內容更豐富了。 望果節沒有固定日期,各地根據農事而定。一般在秋收前八月選擇吉日舉行,為期1-3天。爐霍地區解放前年年都要過望果節,解放后中斷了。
1994年,爐霍縣恢復了這一民間傳統節日。人們攜帶帳篷、帷幕、各種美味佳肴在城東南鮮水河畔新都河壩搭帳設灶,舉辦全縣首屆藝術節。商業部門也組織物資交流,供應日用百貨,民族特需商品和節日食物,收購農副土特產品。 八月,爐霍地區風和日麗,青稞飄香,麥浪翻滾,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四鄉百姓,扶老攜幼,騎馬趕車,歡歌笑語,前來參加望果節。新都河壩,鱗次櫛比的各色帳篷象一朵朵綻開的山花,點綴著綠茵茵的草灘。人們或欣賞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或三五成群飲酒喝茶,談古論今,憧憬美好未來;或出售自己土特產呂選購所需家電百貨。總之,人們盡情的嬉,休息,默默祈禱神靈保佑,五谷豐登,人畜興旺,以便節日一結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繁忙的秋收中。
關鍵字: 豐收 傳統節日 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