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蒙山
蒙山,古稱東蒙、東山,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其中平邑龜蒙景區為625平方公里,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因其狀如神龜伏臥云端而得名,為山東第二高峰,被譽為“岱宗之亞”,圍繞主峰60%的山峰均在平邑龜蒙景區,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東方養生長壽圣地、山東省十大最美的地方、十佳山岳旅游區和十佳自駕車旅游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中的東山即指平邑龜蒙景區。
巍巍蒙山,氣勢磅礴,風光秀麗,集眾多名山優勢于一身,雄、奇、險、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說,龜蒙景區以東魯在望、古道奇觀、玉泉枕流、鷹峰奇觀、一徑通天等十大景觀著稱。蒙山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來蒙山,百花盛開,彩蝶飛舞;盛夏之時,云蒸霞蔚,瀑流懸空;金秋時節,紅葉如醉,碩果累累;隆冬登山,玉樹瓊枝,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不論何時登臨蒙山,都會讓人領略以清新、愜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閑適與曠達。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質肥沃,植被茂密。現有各類植物1200多種,古、珍、特樹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高達90%,1998年3月,經中國科學院環境評價部測定,蒙山平邑龜蒙景區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為220萬上/立方米,被譽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場”,為休閑、療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蒙山自古就是一座文化、宗教名山。《詩經·魯頌》中就有“奄有龜蒙,遂荒大東”的記載;《論語》中記載顓臾王曾主祭蒙山。春秋戰國時期,這里留下了儒、道、縱橫家代表人物孔子、莊周、老萊子、鬼谷子的足跡。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留有回馬嶺、圣憩石、小魯處等遺跡;鬼谷子在此修煉授徒,弟子過百,著名者有孫臏、龐涓。唐宋至明清,文人墨客紛至沓來,李白與杜甫同游蒙山,寫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通行”的佳句。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數次登蒙山,并賦詩贊美山之雄奇。僧人道眾對蒙山情有獨鐘,把這里當作修煉正果、養生長壽的圣地。主要道觀有萬壽宮、清虛觀、九龍宮、觀音殿、承天宮、慈寧宮等,香火鼎盛的寺廟有明光寺、海螺寺和云臺寺等。
近年來,平邑縣委、縣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格局開發,多元化投入,全方位促銷,按照國家4a級旅游區標準,累計投入2.2億元,用于完善蒙山景區水、電、路等服務配套設施和景點建設,建成了高218米、寬198米的標志性景點----蒙山壽星,已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蒙山旅游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字: 萬壽宮 宗教名山 清虛觀 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