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國遺址
阿里古格王國遺址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古格王國是在公元十世紀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贊普朗達瑪的重孫吉德尼瑪袞在王朝崩潰后,率領親隨逃往阿里建立起來的。遺址在阿里扎達縣札不讓區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約18萬平方米,共有房屋洞窟300余處、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廟4座、殿堂2間及地下暗道2條。外圍建有城墻,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在其紅廟、白廟及輪回廟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中不乏精品。圍繞古格都城札不讓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遺存。
近十數年間于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畫等是這個神秘王朝留給今人的寶貴財富。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遺存最為完整、數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畫。古格壁畫風格獨特、氣勢宏大,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各層面。所繪人物用筆簡練,性格突出,其豐滿動感的女體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古格所處地理位置及受多種外來文化影響,在藝術表現風格上帶有明顯的克什米爾及犍陀羅藝術痕跡。
古格王國遺址是一座規模宏偉、面積浩大的高原古城,它不僅為研究西藏歷史,而且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關鍵字: 古格王國 犍陀羅藝術 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