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貢梯寺
直貢梯寺菩提寺(簡稱直貢寺)屬噶舉教派(直貢嘎舉),位于門巴鄉政府4公里的半山坡上,海拔:4400米。屬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寺原為帕木竹巴弟子木雅貢仁所建的小寺廟,公元1179年(南床淳熙六年)由吉祥怙主覺巴-吉登貢布仁青貝擴建為直貢梯寺,為直貢噶舉派的主寺,該寺地址當初為米娘鞏日選定,最初,只建成佛殿和達賴業殿。距今已有820多年的歷史,該地原有108個泉眼,后由于戰亂,寺遭火焚,泉眼絕大部分干涸。覺巴大師在世時,內氏甲瓦拉襄巴布施大量資財,曾匯集五萬僧侶,在原菩提寺巖石堆積處新建道場,主供鍍金銅有五層樓高的佛塔quot;吉祥多門quot;(扎西廓芒),側壁上雕有神像二千八百尊。據歷史記載,從雜日山、岡底斯山、拉齊雪嶺等圣山來此坐而論道之僧侶有十萬余眾,集會最多的時達十八萬,如此盛況,真可謂空前絕后。那時,僧侶們都是擠住在巖洞、石片房和單人小帳蓬中。直貢寺第七代法主努氏多吉益喜時,祥師夏仁和倫布莎欽多白、卡麻多賽等,企圖統管全藏,通知阿里與霍爾軍前來輔政助戰,發兵進攻薩迦派。薩迦本欽向元朝皇帝忽必烈求援。薩迦本欽在蒙古軍的協助下,于公元1290年打敗直貢軍,焚燒直貢寺,寺院住持和法主后裔攜帶存留的神像、經書與佛塔等潛逃工布。直貢派屬下百姓流亡他鄉,村莊變成斷垣殘壁,土地荒蕪。
直貢寺的祖婆護法神府庫,為十六柱的木石結構。內供法主覺巴創制的蛇心旃檀護教法身度母像,由炯活佛用藥泥塑制的祖婆護法神像以及仁增曲扎塑造的祖婆護法神像。庫內還藏有余甘子、白野山羊皮、青龍珠、獅子皮、不丹婦女的皮袍、臣子丹瑪的耳環、皇帝御賜噶瑪撥希用習毛編制的宮廷舞衣式的彌勒佛像肢體、勁項等十一樣,以及皇帝頒賜的詔書和印章等。文物之豐富與珍貴,為其寺廟所罕見。該寺相繼在西藏、四川、青海、云南以及印度、尼泊爾等地方陸續建子寺一百多座,并曾培養出許多藏傳佛教高僧。直貢梯寺高僧在大明二年被封為quot;闡教王quot;,寺內珍藏有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古跡,寺內主供覺巴-吉旦貢布佛,具有代表性活佛是切倉、瓊倉活佛。公元1290年(元世祖至元27年)遭薩迦派襲擊后,直貢梯寺被毀。1982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修復對外開放,國家投資13萬元用于直貢梯寺的修復。聞名全藏的馬年轉岡底斯山,猴年轉雜日神山,便是直貢噶舉派大師們創立的,并每屆都由止貢寺的高僧主持儀式,止貢堤寺的密室修禪(據說,修成拙火定的人能在冬天將剛從水口撈出的袈裟披在身上烤干,如果下了雪,他在屋內發功后,屋頂上的雪即刻可以融化)、靈魂超度(佛教認為,人死后靈魂有可能進入三善趣。即轉生趨向天、人、阿修羅,也有可能進入三善趣。即轉生趨向為地獄、畜生、餓鬼道。如果通過直貢梯寺活佛灌頂,在死者頭上打一個小洞,靈魂就會從頭上出來,進入三惡趣。據說,灌頂師念完經,一拍掌,被灌頂的人頭上蓋的紙都會飛走,頭上會出現一個小洞。如果不灌頂,只有你到直貢天葬場用頭輕輕碰那里的瑪尼石,死后也會進入三善趣)。
壇城天葬據說有一絲似牛尾細的陽光將它和印度的天葬臺連著,死者的靈魂可以順著這一絲陽光活動于西藏和印度之間。天葬場中有一用黑色花崗巖石砌成的直徑約1-2公尺的圓臺,這是天葬師主持天葬時的法臺。散落在天葬場四周的小石頭,傳說是從印度飛來的神鷹,離天葬臺不遠的六佛塔是圓寂止靈活佛的靈塔,還有許多刻有經文的小石片,這些都是人們為超度而刻寫的。獨有的靈魂出竅(灌頂)有名氣的壇城天葬,還有直貢梯寺的100多個喇嘛要為死者念經超度,系列文化的服務,使死者家屬愿意將死者送到這里,到這里來天葬的人很多,除拉薩、江孜、日喀則的外,還有趕著牦牛來的藏北人呢)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從古至今對信徒香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該寺在法主覺巴時代,舉行僧會時,僧侶人數最多時達十八萬,后逐漸減少,到1959年的前幾年,僧人只有五百左右,現在止貢寺有僧人160多人。經法主覺巴的近侍仁欽查巴加持過直貢quot;丹恰慶波quot;天葬場,享譽中外,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天葬場之一。
關鍵字: 噶舉派 天葬場 薩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