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魯寺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日喀則市甲措雄鄉夏魯村,距市區10多公里,沿日亞(日喀則-亞東)公路處,始建于公元1027年,由杰尊-西饒迥乃創建,元朝統一西藏后,該寺寺主古祥-扎巴堅贊被元帝受封為薩迦王朝十三個萬戶的夏魯萬戶長。公元1329年夏魯寺在一次地震中遭受毀滅性破壞,當時寺主扎巴堅贊正在北京受元帝召見,即命他返藏重建修復,并賜給大量的錢財做修復之資,于公元1333年動工,由漢藏工匠共同建成了這座具有特殊風格的漢藏結合式建筑結構的寺廟。公元1320年,該寺請當時著名佛學大師布敦仁欽珠到夏魯寺主持,使寺廟名聲大振,信徒逐漸增多,寺院規模不斷擴大,興盛時期共有四大經學院,僧眾三千八百多名,并形成了史家稱為quot;布敦派quot;的宗派體系。1987年國家撥款58萬元重修,現該寺院面積4743.2平方米。整個寺院由大殿、四個扎倉和僧舍組成,現存的保護較好的大殿(祖拉康)是典型的漢藏建筑工藝的結合體。
夏魯寺內壁畫眾多,畫工精巧、內容豐富且造型獨特,渲染強烈。最著名的景觀有quot;四寶quot;,拼字經板、圣水壇、石盆、天生文字真言石,另外還有日浦寺、白塔、日浦神水等。
四寶之一拼字經板:置放在二層正殿佛龕上,長33厘米,寬31厘米,由108塊檀香木拼成的方形,每個拼板上都有一個經文,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之二圣水壇:位于大經堂東南角,直徑為80公分的一個大鋼壇,壇口平時用紅布蓋住并封條,二十年開放封條換水一次,每次開壇后,壇里的凈水不增不減,仍是滿滿一壇。
之三石盆(石頭臉盆):距傳為寺廟始建者杰尊-西饒迥乃使用過的臉盆,置放在大殿二層院內,雨水落得再厲害也不會溢出,并且經常不干。
之四天生文字真言石:據傳原為天生之石,是興建夏魯寺時從地下挖出,上面寫有quot;腌嘛尼叭咪哞quot;六字真言,邊上還刻有四個玲瓏小塔,現存放在寺墻角下。
關鍵字: 夏魯寺 文物保護 檀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