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走阿里----再見,扎達
五月七日,西藏之旅的第十三天。 早晨起床后看到了扎達縣城的全貌。整個縣城就一條街道,只有300米長左右,而且整條街大部分是做生意的外地人。在這里,我們竟然還看到了新疆的維族在那賣烤肉。扎達縣財政局就在我們旅館的對面,財政局過去幾十米有一個兵站。 昨晚我們住在扎達交通旅館,就在這條300米長的街的最邊兒上。進去才知道,它竟然是第一天開業,我們房間的燈都是趁我們去吃飯時匆匆安裝上的。聽到第一天開業我們感覺挺幸運的,可住進去后卻發現,家具非常的劣質,散發著一股刺鼻的味兒道。第二天早晨,水龍頭一擰竟然也關不住了,任著水嘩嘩的流,旅館的人也沒招了。 九點四十分,旅館的服務人員幫我們把行李提到車上,我們準備到昨晚吃飯的那個餐館吃完早飯后去游覽托林寺。同時和我們準備離開旅館的還有昨天傍晚在古格遺址遇到的幾個青年男女,也算有緣,兩天后,我們竟然在班公錯再次相遇。 車剛啟動,就看到街邊一個人在向我們招手,我們沒有理會徑直去了那個叫紅辣椒的餐館。結果,我們剛點好早餐,那個人就跟了進來。原來,他是拉薩設計院的,在這做一個水電站的工程的前期工作。因為施工機器上的一個圓筒壞了,必須送回獅泉河鎮維修,否則會影響工期。他說,其他車都是五個人,只有我們的車人少,求我們將他們的一個工程師帶去獅泉河鎮。史師傅讓他征求我和金鳳的意見,我們同意了。在那樣天高路遠的地方,出來一次可真是不容易。而進出扎達的大多數是載著游客的牛頭車,一般游客都是拼車走,人自然就是滿的。遇到我們,也算是巧了。 看到我們同意了,他真是千恩萬謝。當我們問起郵局在什么地方的時候,他告訴我們郵局今天休息,讓我們把明信片交給他,他幫我們寄。怕我們不信任,他還將自己的單位地址、手機、qq全部留給了金鳳。并且,不容推辭地交了我們的早餐費,還買了一大堆吃的東西和一箱水放在了我們車上。就這樣,回獅泉河的路上,多一個人同行了。 早晚餐都是在一個四川人開的餐館里吃的,年輕秀氣的老板娘非常健談。她說已經在扎達呆了好幾年了,期間考慮到高原對身體的損害,也曾經去過包括新疆在內的許多地方闖蕩,但最終還是又回到了這個沒什么人煙的地方。 十點多,吃完飯我們啟程去托林寺。托林寺就在扎達縣邊上,確切地說,是扎達縣城就建在托林寺跟前,步行幾百米就到了。出了縣城就看到扎達廣場,非常小,中間立了個不倫不類的大理石基座的不銹鋼雕塑,和周圍的環境很不協調。我和金鳳倒是被廣場對面的托林塔和瑪尼堆吸引,就下了車,讓史師傅把車停在托林寺門前等我們。 那座塔不是很高大卻色彩鮮艷,周圍的瑪尼石非常的多。我們正拍著照,幾個喇嘛提著東西路過。他們善意地望著我們,我們也用僅會的一句藏語和他們打招呼。估計這是托林寺大部分的僧人了,他們下到旁邊的坡底,那坡底掛滿了經番,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 我們臨離開時,幾個當地的藏民來轉塔,見我們相機對著他們,卻也是一臉從容,估計也是見怪不怪了。 看看時間不早了,我們趕往托林寺。進到大門內,鼎鼎大名的托林寺在上午強烈的光線下顯得平淡而衰敗,那些經筒,也明顯能看出是新安裝的。我們轉了一會兒,卻不見人影,找了半天才找著標著售票處的地方。一個稍胖的喇嘛聞聲出來,給我們賣了票,然后提著照明燈領著我們去參觀。整個寺里就這一個喇嘛在,估計大部份人都去了那個坡底了。 托林寺是古格王子益西沃于11世紀初創建的。托林,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在西藏歷史上,托林寺的地位舉足輕重。著名的益西沃、阿底峽、仁欽桑布等人物的故事都以托林寺為背景展開。它凝結了印度、尼泊爾和拉達克的工匠的心血,也是三地的建筑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從我從寺內買的一本托林寺畫冊來看,完好時的托林寺由迦薩殿、白殿、十八羅漢殿、米勒佛殿、護法神殿阿底峽殿、仁欽桑布譯師殿以及眾多僧舍、佛塔林構成,規模宏大,而今已很難從遺存的斷墻殘塔窺見當初的規模格局了,只有紅殿(僧眾集會殿)和白殿還保存得比較好。 紅殿內所有的塑像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塑制的,四周所有的壁畫都是原有的,保存較為完好。整個紅殿看起來金壁輝煌,很有生氣。而白殿除了壁畫、殘存的佛像基座以外沒什么東西。這兩個殿的壁畫都非常精美,壁畫中大多為神像、財神、土地神之類。 據說托林寺建成近千年來,遭受過多次浩劫,尤以文革時為最嚴重。帶我們參觀的喇嘛說這兩個殿保護得這么好,是因為當時被做了糧倉。而當我回到新疆后,從一個曾經在扎達修路的軍人口中得知了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故事,令人痛心,不說也罷。只是那些殘佛,雖然有人把它說成是托林寺佛像的一個特色,我卻分明從它們的眼中看到了悲憤。 游覽中我看到,呈現在我眼中的托林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有那些精美的壁畫,四處可見、散落在扎達各處的完整的佛塔和殘存的佛塔,令人能想見它當年的輝煌。特別是回來后,從我在寺內買的畫冊上看到那些出土的精美的佛像,以及對托林寺歷史的介紹后,我明白了,托林寺,是被時光和歷史遺失在了大漠土林間的、曾經鑲嵌在古格王國桂冠上的一顆明珠。 由于是原路返回,我們又享受了一回土林帶給我們的驚喜,由于角度不同,土林在我們眼中還是全新的,我們不停的拍攝,那一個多小時我們忘記了什么是艱辛。出了土林,遇到一個類似村莊的地方,我和金鳳下去探望,發現屋子已經許久無人住了。估計牧人們現在是到水草豐美的地方扎牦牛帳篷去了,就這樣門兒開著,游牧四方去了,到冬天時再回來。而那些房屋背后的山頂上祭神的牦牛角,也讓我們看到了佛的尊嚴無處不在。或許,只有在西藏才會有如此自由而貼近自然的生活。 中午飯依然是在路上找寬闊的地方吃饅頭、咸菜,只是今天的午餐多了一個人,而這個人也成了我們旅途記憶的一部份。 沿著一路美景車行了十個多小時,我們在晚上近九點到達阿里首府獅泉河鎮。搭便車的工程師非要請我們吃飯,我們只好從命,找了家川菜館吃了一頓可口的飯后分手。 這兩天的感受,難以用語言表達。我只想說,扎達,感謝你留給我了如此多的驚喜和震撼。你黃昏時神秘的光線,將永遠把土木的壯觀、古格的悲壯、托林寺的身影投射在我美好的記憶中,永不消逝。 再見,古格;再見,托林寺;再見,土林;再見,扎達。
扎達的街道
扎達縣財政局
瑪尼堆和不遠處的托林寺
關鍵字: 扎達縣 托林寺 獅泉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