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記07年夏天--昌都
昌都的強巴林寺,藏東最大的黃教寺廟。黃昏的下午,穿著絳紅色僧衣的僧人,在寺廟里穿行而過,只留下想象的身影。
前言:藏地。
這個夏天去了哪里?
了解我的朋友,會替我回答:川西。
不了解的,會奇怪:又是川西。
川西指四川西部,指西偏東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洲,最西北的甘孜藏族自治洲,西南的涼山彝族自治洲。阿壩州的州府在馬爾康,轄12個縣,有一個美麗的縣城叫做阿壩縣,甘孜州的州府在康定,轄18個縣,有一個美麗的縣城叫甘孜,涼山州的州府在西昌。
我是94年第一次,到了康定,去了跑馬山,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康巴,然后去了瀘定磨西的海螺溝,出來往南去了涼山西昌。一路上天空深邃的藍和絲樣白的云,攪了我的心好多年。
過去了8年。02年,我和他開始一起走川西。從阿壩州的小金縣進入到甘孜州的丹巴縣,我知道了很多好聽的地名,道孚,爐霍,德格,馬尼干戈,我知道了,阿壩的藏族,是安多藏族,甘孜是康巴藏族,在丹巴還有出美人的嘉絨藏族。我知道了藏地,也開始了解藏族,和他們的宗教。我開始真正喜歡他們,他們的豪爽,甚至彪悍,因為不做假。
我開始來來回回在藏地走,主要還是康區。藏地就是一個很大的地域概念了,整個西藏,青海的大部分地區,四川的甘孜州阿壩州,云南的迪慶州。藏族有三個大的支系,衛藏,主要是西藏地區,安多藏族,主要是青海地區,包括四川的阿壩州,康巴藏族。康巴藏族的地域復雜,是藏族中最彪悍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個地區,四川的甘孜州 ,云南的迪慶州,青海的玉樹州和西藏的昌都地區,現在多把這些地區統稱為康區。這地是處在藏區的最東沿,也是地質地形變換最復雜的地區,橫斷山區就是在這里,長江黃河瀾滄江從這里發源,奔騰到海不復還,從平原到山地,到高原,雪山拔地而起,溝壑縱橫,美不勝收。
康區來來回回那么多次。還有一些地方,是沒有去到的,甘孜州18個縣,我只走了14個,稻城,鄉城,得榮,和九龍,阿壩的12個縣,剩了黑水沒有去,玉樹州的6個縣一個鎮,剩了雜多縣沒有去,昌都地區,我只是到了昌都城區,迪慶的3個縣倒是都去了。這單單只是指行政區域而言,要是算起當地人自己都夸的那些溝那些草原,沒有去到的地方,也難以一一羅列了。
在那邊,也慢慢有了一些朋友。也慢慢,開始讓自己有了信仰,有了畏懼之心。
=============================================
07年06月26日 晴
從廣州搭晚班機到成都,再天沒亮就趕到機場,當終于順利地搭上從成都飛往昌都邦達機場的飛機的時候,心情自然是和高空的天一樣清亮的。
邦達機場是世界最高的機場,海拔4300多米,僅僅是這樣的高度,就已經很讓人向往。
我想象著,飛機開始跨越橫斷山區,綠色如絲帶的,可能是金沙江,也可能是瀾滄江,也有渾黃的,那是剛剛暴雨之后夏天的河水,還有如云的雪山。真的,這樣想著,如運的雪山就在窗外了,真好看,還有變換著的天空。
飛機終于在邦達機場降落。天正是深邃的藍。空氣中有一種讓人神清氣爽的冷,陽光卻很溫暖,讓那種冷沒有那么凜冽。
邦達機場建得很簡單,但是建成這樣一個機場,殊不容易。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4334米)的機場,我國跑道最長(5km)的機場。站在機場,我體會到了高度,卻沒有體會到跑道的長度。邦達機場在遼闊的邦達草原上,離昌都城還有近136公里的距離,車走要兩個多個小時。
姐姐的好朋友趙娟和永剛在昌都,安排了車來接我們。車從邦達草原出來,還是我們醉心的高原風光。經過郎姆拉山口,山口一樣的是經藩飄蕩,一樣的有牧民人家,一樣的是白雪堆積的高山,一樣的是寶石般的藍天,一樣的是不染塵埃的云,一樣的是我動情的心。
翻過山,彎彎曲曲的山路,地里有油菜花,有青稞,油菜花是那種正黃色,青稞正是出苗的時候,是純色的綠,這高原上的色彩,都是濃烈得一點不曖昧,和康巴漢子的性格一樣。
昌都,昂曲,扎曲,色曲,在昌都城境內,匯成了瀾滄江,前幾天一直是暴雨,水漲了,也很混濁,吞云吐霧地南奔而去。這里有銀器之鄉,有唐卡之鄉,有卡若遺址,有康區最大的黃教寺廟-強巴林寺,嘎瑪嘎舉派祖寺-嘎瑪寺,苯教祖寺-孜珠寺,還有傳說中的卡若遺址。
趙娟是四姐的閨中密友,永剛是趙娟的老公,在昌都當兵已經很多年了。我和f對旅途充滿了興奮和希望,永剛則在高原上呆得太久,對于我們的心情,就像是看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其實我們算是同齡人了。
吃過午飯,我和f就興致昂然地往昌都最大的黃教寺廟,強巴林寺去。
寺廟一般下午都是不開門的。安靜得,只有太陽的聲音。
這個時候,對于藏傳佛教,我有的還是尊重和敬仰,沒有想到,一路走來,我已經把藏傳佛教作為了自己的信仰。有些事,自有安排。我喜歡看寺廟白色的墻,絳紅色的門柱和窗欞,金色頂和轉金筒,黑色莊嚴的牦牛織的帳幔,各色鮮艷的唐卡。我喜歡看穿著絳紅色僧袍的喇嘛,他們健康愉快的笑容。我還喜歡那些轉經的人,他們一顆虔誠的心,把天上遙不可及的信仰,變成了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藝術。午后的陽光,暖洋洋,我們坐在空蕩蕩的寺廟,時間慢了下來。
f假裝發呆的樣子,抹布說,傻!在這個角落,我們靠著絳紅色的木柱,黑安逸地睡了一個午覺
我的精神和物質之間,又有多遠?
奇怪的是,在縣城,我們想找車曲嘎瑪寺,在扎曲河的上游,問了好幾個的士司機,都說不知道,終于有一個知道的,但是沒有去過,只知道那邊的路很難走,如果搭我們去的話,他不知道該怎么收錢,他告訴我們,在城里跑車,一個小時有60塊錢的收入。我和f互望了一眼,作罷。然后想去卡若遺址,也是問了好幾個司機,都說不知道,終于終于有一個知道的,愿意搭我們去。講好了往返一個半小時,60元。其實離縣城也就20,30公里,去到,已經荒廢了,大門緊鎖,都不知道看門人哪里去了。倒是路上碰到交警在查車,知道最近城里丟了好些車,而且都是好車,不簡單!
27日 強巴林寺
早上早早起來,往寺廟去轉。早上是熱鬧的時候,看見當地人,圍了一堆,似乎是在向一個上師求什么。問了旁邊的喇嘛,都不會說漢語,不得而知。他們的虔誠,對于我,象謎一樣,還有些在寺院門口叩長頭的老人,他們的虔誠,對于我,變成了一種象征。
寺廟里的佛像相當的輝煌。特別是宗喀巴大師的塑像,裝飾著數不清的瑪瑙,天珠,綠松石,藍松石,珊瑚,還有各種的金銀首飾。他們把物質給了佛,把精神留給了自己。絳紅色的柱子,從窗戶透進來的陽光,增添了寺廟的肅穆。我和f一一拜過去,心里裝滿了虔誠,也裝滿了默契。
在寺院里的一塊青翠的草地上,看見一個摘野菜的小姑娘,和她的奶奶一起。這是她豐實的小時候。和我童年赤腳在田埂上掏折耳根一樣。
昌都的兩天,都是在寺廟里逛著。昌都的城里,建得有些不得章法的現代,和內地的縣城一樣,亂糟糟。反而是在寺廟的附近,保留著當地人自己的天地。和川西的縣城不太一樣,德格,白玉,爐霍,甘孜,道孚的藏民,都喜歡建藏式的房子,所以保留了很多藏族的風格。一樣的,是這里有很舒服的茶館。嘿嘿。
關鍵字: 強巴林寺 玉樹州 甘孜州 阿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