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著你誘惑著你的攀登啟孜峰
去西藏之前,我早早地就把關于那里的所有資料都翻了個底朝天。要知道,想到這塊神圣的地方,雪嶺橫空,大河奔涌,藍湖靜謐,群群牛羊移動于牧場,金色青稞飄香于河谷,更有那輝煌古寺,純樸歌舞,就令人心醉神迷。
而當夢想成為現實,當雪山屹立于眼前等待你去征服的時候,你卻有可能選擇退卻,但那畢竟是種神圣的力量,在震懾你擊打你的同時,又吸引著你誘惑著你。
5月1日,啟孜峰前進營地,海拔5200米
前夜被一陣陣頭疼驚醒,感覺腦袋陣陣刺痛。翻了個身,感到好些了,又昏昏睡去。我突然坐直身體,問自己:"我干嘛呀,跑大老遠來受這個罪,天亮之后,我是否該回羊八井,泡泡溫泉享受一下,也別上山遭這份罪了。"想著想著,我又倒回睡袋,沉沉睡去。
早晨9時15分,大家都精神飽
滿,懷著雄心壯志向abc出發。到了 昨天探路的尼姑庵,整個隊伍已經分化成兩隊。
我開始還能不緊不慢地跟著第一隊,可不一會兒他們就走得無影無蹤了。正在我迷惘得不知該往哪條路走時,教練大黃不愧我的救 星,他帶領著我,并不時按我的呼吸頻率調節步伐和休息間隙時間的長短。
中午12時30分左右,我和其他三四個山友一塊兒到達了吃午飯的落腳地。喝上一口溫潤潤的水,咬上一口甜大餅,鮑魚魚翅的味道也敵不過此時味覺和精神的享受。此時,北京一位山友抱怨自己死沉沉的包中還有七八個蘋果,我們興奮地提議幫助他解決目前最大的難題。在身心極度疲憊的時候,在陽光下,啃著蘋果不亞于坐在starbucks里一邊喝著卡布基諾,一邊欣賞著周圍的美景。
吃飽喝足后,大家又整裝待發了。此時我們位于第二隊前面,約有五六個壯漢開路,后面又有十幾個山友按著自己的頻率征服這座啟孜山。隨著體能的極度消耗,我的呼吸越來越沉重和急促,基本上走三四十步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肩上的背包越來越重。
大黃非常有經驗地指導我該如何邁腿,呼吸的節奏應和腳步一致,選擇適合自己的呼吸方法。經過他的指導,我終于發現短促呼吸法比較適合我自身的情況。漸漸地,步子也邁得輕松了,人也不那么累了,可以多走十來步再休息。無論做什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似乎是最重要的。一味地靠蠻勁和一腔熱情雖然也能達到目標,但往往是事倍功半。
一路上,不時遇到第一隊中停下休息的山友們,我們大家互相激勵,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們今天采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來征服自己,和自己的惰性抗爭。雙眼盯看大黃的登山鞋,機械地邁著鉛沉的步子,心中只有一個想法,當這雙腳最終停下的時候,abc就到了。
手腳并用地翻過一道陡峭的斜坡,不見了大黃的影子。一頂頂綠色的帳篷映入眼簾。。啊!abc 終于到了!"我忍不住喊了出來。當有人問我現在的感受肘,我脫口而出:"只要能卸下這沉重的背囊,讓我喝上熱熱的果珍,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原來,人的愿望可以這么簡單,這么自然。登山讓我體會到人最本性的一面,最真我的部分。對生命我體會得更深,更珍惜擁有的一切。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在追求著心中的夢想,當你擁有夢想的 時候就該努力去追求。雖然其中有失敗,有成功。但其中的甜酸苦辣只有在追求中才能體會。雖然后天我也可能無法登頂成功,但能在26人的隊伍中第五個到達5200米的海拔高度且沒有嚴重的高原反應,這就是我的成功。
我為自己感到自豪!
這一夜我睡得特別香,吮著臺尚果凍,聆聽孫燕姿的《天黑黑》,好像與我在都市的生活也沒什么太大區別。
5月2日,啟孜峰突擊莒地,海拔5800米
恍如做了一場夢,我終于到達了海拔5800米的cl營地。
早晨9點出發時,感覺有些發燒,而且有幾位教練已送身體不適的山友下山了。我在猶豫,到底上還是不上,和我同住一頂帳篷的山友,高原反應比我還厲害,也決定上山。在山友的互相鼓勵下,我也決定向人生的新高度邁進。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必須在雪線以上部分行進。穿上專用的冰靴和冰爪,兩腳像綁了鉛塊一樣沉甸甸的。即使邁出一小步也異常辛苦。以龜行的速度,機械地踩著前人的腳印,這就是登山的真諦。
約走了一個多小時,一堵冰墻擋在面前。我是插翅也難飛啊!幸好,教練們己拉好路繩,借助路繩和上升器應能輕 松越過這道屏障了吧!事實可沒我想象得那么輕松:冰爪上積滿的冰塊根木沒有讓我有一個堅實的支撐,我左手死命地握緊上升器又使肌肉過度緊張,才爬上一半就精疲力竭了。抬頭望著更為陡峭的上半段,我心情極度矛盾。真有騎虎難下之勢。
這時突然聽到后面大黃教練熟悉的聲音:"走八字步,右手放開上升器,放松一下。你能行!。按照教練的指導,我用力登上兩步,發現沒有一開始那么緊張和疲憊了,一鼓作氣之下,我終于登上了冰墻的頂端。好幾個協作隊員沖了上來扶著我并幫我解下行囊,讓我坐在背囊上休息。望著腳下的冰墻,我從未感到自己和死亡離得這么近,一旦失足滑下去真難以想象結果如何。此后又是一段長長的冰坡。接著又有一段綁有路繩的陡坡。有了上回的經驗并且這段的難度也不是太大,我順利地戰勝了這些挑戰。
終于卸下背囊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來休息一下了。時間已是中午1點多了。拿出路糧,雖然饅頭凍得成沙狀難以下咽,我還是硬逼著自己和著茶水吞下去。我實在想不通,那近三四百米的雪坡為何如此難以逾越,我數了無數個100,人才剛走到山坡中央。繼續數下去吧!反正多數了一個100,離cl營地就近了100步。就是在這種想法的支持下,我一步步地邁向cl營地。
和我一起協作的一個北京男孩在前面帶路,我則在后面控制我們的步速。我們不再覺得是孤獨的登山者,似乎能從彼此之間獲得更多的能量和信心。遠遠地,我們看到的帳篷的尖頂,它們是那么近,我只需狂奔幾步就能到達似的。但步速一改變,馬上就覺得體力消耗很快,欲速則不達,只能調整回原來的步伐。我的動作就好比是一個百歲老人拄著一根拐杖,吃力地向前邁進,讓人有沖上去扶一把的沖動。也就以這種步伐,我終于從5200米的abc登上了cl營地。
吸取昨天的經驗教訓,我在伙房中狂喝了一通果珍,在這種狀態下人極易脫水,需要大量的水來補充消耗的水分。不然就極易造成如我今天一早的低燒現象。
自從前天一早離開大本營,我就沒有刷過牙、洗過臉,臉部因為高原紫外線的灼傷已開始皸裂,雙手也已開裂并伴有凍傷的紅點。回到上海不僅要做臉,還得去做手才行呢。我再一次反省,為何要花錢吃這樣的苦呢,答案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但也許這就是登山的迷人之處。你不用去搞明白什么,跟著感覺走就行了。
5月3日,啟孜峰前進營地,海拔5200米
凌晨4點半,協作隊員就來收集水壺了。按時間表,我們5點起床,6點整出發登頂。教練還再三警告我們下午l點關門(即過了這個時間點無論在何處都得撤退)。為此大家早早地都整裝待發。在教練的指引下,向通往山頂的路繩走去。cl營地距山頂約有500米,基本為45度以上的斜坡。左手握著上升器,右手執著冰鎬,艱難地踩著前人的腳印向上攀登。
在繩節處,我可不敢自己換快掛和上升器,每次都是教練幫我重新調節到上一段的繩索。在一片白茫茫的冰壁上,一溜十來個人拉著一根路繩緩緩前進,我也只有在discovery的節目里才看到過,沒想到今天自己竟然是其中的一分子。
在這種情況里我已無路可退,逼著自己朝山頂走去。在離山頂水平面三四十米的時候,我們要沿著山勢作橫切,人必須側著身子斜走,而腳底下就是懸崖。我緊張地握緊上升器,右手用力將冰鎬往雪里戳,以此來增強身體的平衡。突然腳下一滑,我一屁股坐在了冰面上,身體還有不斷下墜的趨勢。我緊緊拉住繩索,用雙腳后跟的冰爪用力插入冰面,減緩下墜的趨 勢,并等待教練的救援。在教練有力的攙扶下,我小心翼翼地 翻過身子,用冰鎬深深地戳進雪里,并以冰鎬為支撐點,慢慢地往上挪步,到達原來的行軍路線。
頂峰似乎觸手可及,已經登頂的山友們為我齊聲加油鼓勁:"還有20步就達到山頂了,加油啊!。我心中默數:“,2,3……20,2”"啊!我終于到了路繩的盡頭,但奇怪的是心中竟沒有登頂的狂喜。回頭看看那條山路,就像是一場噩夢,太驚險了,我不能相信自己就是從這條道路過來的,那是劫后余生的感覺。
大家在山頂上拍照留念,慶祝我們一行12人僅用兩個多小時就成功登頂。可面對下去的路我可傻眼了。“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就是個怕下山的主兒。還沒走兒步,我就已經跌倒了好幾次。估計再這樣下去,路繩的地釘都要被我拉出來了。為了不影響后面山友的下山速度,我提出最后一個下去。最后是隊長和大黃兩個人把我扶到了cl營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程是我本次登山最驚險、難忘的一段。加之人非常緊張,體力消耗非常巨大,真想躺在cl營地不再起來,但教練們冷酷地催促我們打包前往abc營地,真是毫無人性。但現在若不走,等雪軟了再走就更困難了。
不過,想著abc營地那里有果珍、咖啡和水果羹等著我盡情享用。有了明確的目標,我的動力更足了,雖然體力仍然嚴重透支,但速度巴比前一日快了很多。看著營地越來越近,我的心情好象比登上頂峰更為喜悅。
關鍵字: 啟孜峰 大本營 紫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