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重慶的西藏“山城
看慣了西藏冬天的荒涼,再來看看西藏的青山綠水,是不是有點不習慣呢?呵呵,如果你要從西藏坐車去尼泊爾,樟木口岸是必經之地。
都說重慶是山城,而樟木更像是“山城”,房屋都建在很陡的山上,熱鬧繁華,塞車沒商量。
樟木印象:喧鬧的西藏“山城”
樟木,藏語意為“鄰近的口岸”。樟木鎮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坡,東、西、南三面與尼泊爾山水相連、隔河相望。樟木鎮平均海拔2300米,具有得天獨厚的亞熱帶氣候特征,四周是原始森林,屬國家級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
從聶拉木縣城到樟木鎮有30公里,海拔落差卻有2000多米,生態環境從半干旱的高原灌叢草原生態系統急速過渡到亞熱帶濕潤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差異如此懸殊的兩個生態系統在如此短的距離內,層次分明地展現出來,實在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觀。湍急的波曲河兩岸,山峰如斧劈刀削,飛瀑似從天而降,云霧中,一座掛在半山腰上的小鎮映入眼簾,一幢幢建筑錯落有致地鑲嵌在碧綠的山坡上——樟木鎮到了。
塞車沒商量
樟木鎮是依山而建,街道拐彎很多,整個鎮的房屋布置比較隨意,高低錯落明顯,層層緊挨,全由街道和石階相溝通。石階很陡,走在上面提心吊膽。樟木鎮的街道就是公路,寬約10余米,由于沒有停車場,街道的一半停滿了汽車。這樣一來,來往的車輛就在幾米寬的街道上搶道行駛,塞車成為必然。特別是到了下午車流量大的時候,塞車一兩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在樟木鎮開車,必須要有精湛的倒車技術,還要有足夠的耐心。
小小的樟木鎮,其塞車狀況完全可以與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相“媲美”!
街道上隨處可見花花綠綠的尼泊爾tata大貨車,這種車的喇叭聲音很難聽,不是簡單的“嘟……”,而是“婉轉悠揚”,聽起來很不習慣。
公路兩旁,商店密密麻麻,經營著各種各樣的商品;有一些被當地人稱為“進口商店”的店鋪專門經營從印度、尼泊爾等地進口的產品,其中披肩、香水都是很暢銷的。
小鎮上還有很多尼泊爾人和印度人,各種膚色的游客、商人、民工來來往往,熱鬧非凡。白天自然是車水馬龍,到了晚上,舞廳和酒吧燈光搖曳,吸引著旅途勞頓的人們,往往到了深夜還能聽到嘈雜的人聲。這是個喧鬧的小鎮,仿佛永遠安靜不下來。
樟木鎮的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2000—3000毫米,適宜的氣候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四周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
立新原始森林景區距樟木鎮約3公里,是僅有的幾處夏爾巴人居住區之一,這里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有雪豹、長尾葉猴、喜馬拉雅塔爾羊等珍稀保護動物和青岡木、楠木等野生珍稀樹種。
立新村屬于雪布崗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最突出的特點是保持有完整的亞熱帶常綠、半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是樟木鎮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最少的地區之一。這里氣候宜人,四季長青,每年的3月份左右滿山都是白色的玉蘭花,四五月份杜鵑花又開了,冬天山上覆蓋著白雪……一年四季都很美。
這里可以遠眺對面的尼泊爾村莊,層層疊疊的群山在清晨的陽光里有一種婉約之美,村莊里升起的裊裊炊煙如夢似幻……
我是早上9時從鎮上出發去立新村的,此時清晨的陽光溫暖地照在四周的山頂上,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還籠罩在陰影里。在天空藍色的背景之上,我看見一種樹的樹干挺拔、樹枝往兩邊伸展,樹葉稀疏,黑色的身影有一種張揚的生命之美,它們形態各異,每一棵樹都彰顯著獨特的個性。同行的樟木鎮旅游局局長米瑪告訴我,這是青岡樹,到了冬季,當地居民就用青岡樹的葉子喂牛羊,所以樹葉稀少。我非常興奮,一邊拍照一邊對米瑪局長說,青岡樹完全可以作為樟木獨特的旅游景觀,對于攝影來說,它是極佳的拍攝對象。
青岡樹黑色的身影有一種張揚的生命之美。
提起樟木鎮,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是一個通商口岸,很少人會提及它的旅游資源。據米瑪局長介紹,除了立新原始森林景區之外,樟木的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溫泉、雪山、湖泊、草原、寺廟、獨特的夏爾巴民俗文化……等等。
計劃開發的一條徒步路線從距樟木鎮20公里處的曲鄉出發,沿途可欣賞雪山、湖泊和草原,然后沿電廠溝返回,穿越原始森林,飽覽迷人的亞熱帶風光。徒步全程需2天左右。
樟木鎮位于波曲河岸邊陡峭的山坡上,說它是“山城”名副其實,城鎮建設無法向周圍擴展。隨著樟木口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和車大量涌入,讓這個小鎮不堪重負。
也許,旅游將成為樟木鎮的發展方向。
關鍵字: 原始森林 尼泊爾 樟木鎮 青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