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
磁州窯是中國著名的民間陶瓷窯系,位于今河北省邯鄲市彭城和磁縣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 這些地區宋代屬河南漳德府磁州,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 磁州窯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間特色的瓷窯。磁州窯的釉色較為豐富,有白釉,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尤以白釉最為出名.在裝飾上主要采用黑白對比的方法,其中以畫花,剔花及珍珠地最為盛行.畫花系以當地所產的花斑石為繪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畫出黑色的花紋,開創白地黑花釉下彩繪陶瓷制品的裝飾先河。 在色釉基礎上,又創造了在已燒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燒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繪宋“紅綠彩”。單以上兩項技術成果與藝術成就,已確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磁州窯窯系龐大,黃河南北均有此類風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窯大量生產青花制品,覆蓋華北華南廣大地區,蘭花花碗、盤等用品。代表民間青花的盛世。現代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瓷區之一,其產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大名核桃紋烏棗
產于河北大名。一般在9月中旬前后,挑選新鮮、果型端正、個頭均勻的團棗為料,剔除爛果、軟果和蟲眼、色青、病斑果,入沸水鍋煮一會就撈出,放入潔凈涼水中浸漬。待果顯出花紋后,撈至葦箔上風干水分,再進行烘烤熏制。一般反復熏烤8遍,火候掌握極嚴。前4遍主要熏烤水分。要求木材稍冒火頭而有煙,溫度適宜。后4遍主要為著色,要求木材冒濃煙不起火苗。成品呈卵圓形,烏黑光亮,肉質柔韌,味香甜、耐貯存,不易變質。
磁州窯藝術瓷
產于河北邯鄲。耐高溫,耐磨蝕,被酸、磁州窯藝術瓷堿、鹽及其他強腐蝕氣體、液體浸蝕后不氧化,不變色,為與建筑物同生共存的高級建筑材料。藝術風格以簡練大方、瀟灑自如為特色,并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給人以質樸、潔雅之美,既有一定使用價值,又為陳設與珍藏佳品。
邯鄲叢臺酒
戰國時代邯(han)鄲是趙國的(de)(de)都城,當時建造的(de)(de)“叢(cong)臺(tai)”是趙武靈王飲酒尋樂(le),觀賞(shang)歌舞 的(de)(de)宮(gong)(gong)廷御苑(yuan)。叢(cong)臺(tai)酒由此得名,至今(jin)已(yi)有2000多年(nian)歷史,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 游經邯(han)鄲,多喜登臺(tai)覽(lan)古,飲酒賦詩。唐代著名詩人李白(bai)、杜甫、白(bai)居易等(deng),都曾 在此留下(xia)贊美邯(han)鄲佳釀(niang)的(de)(de)千古絕唱。清代乾隆(long)皇帝于“叢(cong)臺(tai)”行宮(gong)(gong)飲酒作樂(le),即(ji)興 書下(xia)“擊鞠(ju)呼盧待羅綺,美酒十千醉(zui)不辭(ci)”的(de)(de)詩篇。
叢臺酒是(shi)以(yi)華(hua)北特(te)產(chan)的(de)優(you)質高梁(liang)為(wei)(wei)主要原料,稻(dao)殼為(wei)(wei)輔料,配以(yi)大麥或小麥制中(zhong)溫 曲(qu),為(wei)(wei)糖化發(fa)酵(jiao)劑(ji),經(jing)傳統(tong)的(de)土制老窖低溫發(fa)酵(jiao),精心釀(niang)制而成。叢臺酒屬于(yu)濃香 型(xing)大曲(qu)酒。酒度(du)為(wei)(wei)五十三度(du)。
具(ju)有無色透明,入(ru)口綿軟,落口甜凈,醇香濃(nong)郁,回味悠長等特點,顯示出濃(nong)香型的獨特。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