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索菲亞廣場(索菲亞教堂)
圣索菲亞教堂氣勢恢弘,精美絕倫。教堂的墻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上冠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蓬頂,形成主從式的布局,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后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
巍峨壯美的圣索菲亞教堂,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同時,它又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
圣索非亞大教堂的角度是多變的,令人目不暇接,就是在里面呆一整天也不會覺得厭倦;她的氣勢是莊嚴但不凌厲的,很多游客靜靜地倚在角落處的柱礎上,任思緒在千年的塵埃中飄蕩。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指的是羅馬帝國在公元四世紀分裂之后,繼承羅馬帝國正統政權,且據有東半部領土的帝國。而拜占庭帝國的中心,就是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拜占庭(byzantine)這個名字的由來,傳說是由一位希臘人byzas依循神喻,在歐洲與亞洲交界處、陸地與海洋交界的拜占庭找到理想之地,并以自己的名字為其命名而來。而拜占庭登上世界歷史舞臺的契機,一方面由于其位居要津,把守博斯普魯斯海峽,控制了黑海與地中海間海陸交通要道的樞紐,另一方面則不得不提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的慧眼獨具,于公元312年奪權成功之后,為了向東拓展羅馬帝國的影響力,而選定拜占庭做為新羅馬的基督城,并于公元330年5月11日正式遷都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此后一千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全世界最華麗與最富有的都市。君士坦丁建造他的城市是為了夸耀羅馬帝國的聲勢,同時吸引各國來歸,于是他使用了各種華麗的裝飾方式來美化君士坦丁堡:在街道上裝飾噴泉和廊柱,又將來自絲路的絲綢、非洲的珠寶、歐洲的雕刻與工藝用品、埃及法老王的方尖碑、世界各地的香料、瓷器等等全搬過來,此外,公元325年,君士坦丁還蓋了一座大教堂,這座美麗的大教堂的身世與君士坦丁堡的歷史緊緊相系,她就是圣索非亞大教堂(st. sophia church)。
關鍵字: 君士坦丁堡 哈爾濱 拜占庭 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