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的西遷節
西遷節是錫伯民族的西遷戍邊紀念日。因時間是農歷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節"。因有懷念親人之意,又叫懷親節,新疆錫伯族同胞稱為"杜音拜專扎坤"。每年農歷四月十八日,新疆錫伯族群眾就會歡聚一起,共進野餐,表演歌舞,以紀念祖輩駐防戍邊的英雄業績。
節日現場
西遷節是二百多年來錫伯族人民的民族傳統節日。在16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
據史料記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農歷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從盛京(今沈陽)等地征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
這一年的農歷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和留居東北的錫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錫伯族家廟--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話別。次日清晨,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告別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踏上了西遷的漫漫征程。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地區。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就是他們當年的駐地,那里的錫伯人是他們的子孫。
從此,每逢農歷四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都要在寺廟內拱灶,殺豬,吃高粱米飯,每戶都去當家人,進行聚餐,來紀念錫伯族祖先西遷的歷史壯舉,暢敘保衛祖國西北邊疆業績,緬懷離別的骨肉同胞。這一天遂成為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關鍵字: 新疆 民族 紀念日 錫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