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卡黃沙漫天之意
莽卡鄉是九臺的滿族鄉。其鄉政府所在地在舍嶺屯。早在上世紀60年代這里叫舍嶺人民公社,到了1976年又因該鄉地處松花江邊,改為“沿江人民公社”;全市約三分之一的滿族人居住在這里,所以1983年7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莽卡滿族鄉。
莽卡滿族鄉因莽卡屯而得名。而莽卡在滿語中是沙丘的意思。
莽卡屯地處松花江西岸,隔江與舒蘭相望,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舟輯往來水路交通便利,可以說依山傍水,江山如畫。據《九臺文史資料》介紹,莽卡屯,明代屬扈倫女真烏拉部。早在滿清年間(公元1650年)即有滿族正白旗佟姓大戶人家“隨龍征討”,首先來此開荒占草。接著又有滿族楊、石兩姓人家相繼來此開荒種地,慘淡經營。到了乾隆年間(公元1730年)又有旗人韓姓人家來此落戶,這樣,此屯逐漸形成了。后來,人們便把先來此地的佟、楊、石、韓四姓稱為“四大家族”,其中楊姓居多。
由于莽卡屯地處松江邊,沙多土細,每當春季,狂風卷起,黃沙滿天,落在村邊一帶,形成了漫長的沙崗,宛如一條巨蟒臥在村邊,阻擋行路,人們出入屯子很不方便,因此老百姓就給這個屯起名叫莽卡(沙丘)屯。莽卡滿族鄉也因此而名之。莽卡滿族鄉歷史比較悠久。據《九臺縣文物志》載,早在青銅時代,莽卡鄉舍嶺村舍嶺屯就有人們在生活,現在一處“北山遺址”可以為證。遼金時代,莽卡鄉松江村仍有富家墳遺址、松江山城,是遼時期的古城,現在莽卡鄉松江村小錦州屯。九臺市境內迄今發現的遼金時代的古城址共22處,莽卡就占了7處,即:東尤屯古城、城子山古城、江西古城、邱家溝古城、南城子古城、后葦子溝古城和富家墳古城。同時還有古窯藏址一處,即謝屯窯藏,位于謝屯村五社。明清時代古墓葬一處,即博爾哈通古墓葬,位于謝屯村博爾哈通屯。由于莽卡歷史久,所以出土文物頗豐。現九臺市文物管理所現存的各時期的重點文物63件中,莽卡鄉出土的文物就達12件,既有青銅時代的刮削器、石核、打制石斧、又有金時的銅嘎拉哈、鐵鐮鐵刀,也還有明清時的白色釉青花瓷碗、豆綠瓷瓶、青銅短劍、長木柄銀勺、纏枝牡丹紋銅牌飾、三角鱗紋銅牌飾、銅鈴、銅器柄、鳳首龍尾銅飾件等。
如今的莽卡滿族鄉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土質肥沃,盛產水稻,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現在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比較富庶,正在向現代化新農村大步邁進,相信莽卡滿族鄉的前景會更加美好!
關鍵字: 鄉政府 卡 所在地 松花江 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