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澳門感受悠長假期
游玩特征:沒有車馬勞頓,同時還有欣賞和體驗的好心情。兩個人,或者一家人,在充裕的時間里享受漫漫長假,尋找簡單的快樂。 典型舉例:澳門自由行 去過澳門的人十有八九會作出如下評價:那是一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薈萃中西各色美食,已成功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在這片面積僅2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多處建筑文物竟然保存著17世紀以來最值得炫耀的精髓,構成了擁有46萬人口的澳門最獨特的魅力。 粉紅色的政府辦公樓從關閘入境,手續很簡單,不到五分鐘就“踏”上澳門的土地。迎面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這就是有名的關閘。百多年的歲月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淡雅顏色的墻面,與精致的浮雕相映成趣。據說關閘周圍分布著澳門人口最密集的幾個區,被視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但與珠海那邊的人頭涌涌相比,這里顯得清靜多了。 這就是澳門,不緊不慢,隨遇而安。 澳門建筑融合了中葡荷等地的風格,以粉紅、奶黃和果綠色為主,許多舊有建筑物無一例外都被漆上這三種顏色,一眼望過去溫馨而樸實。 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澳門很多政府機關的建筑物都被漆上粉紅色,包括位于主教山腳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辦公樓。除去特別繁華的街區,澳門鮮見寬敞的大路和高聳的大廈。從市政廳近旁的小巷西拐,可以走入狹窄的老街,曲折迂回,深幽寧靜,間或還能看到一些老教堂和古舊碑銘,給人以歷史的滄桑感。 古色古香的澳門入秋的澳門,天氣時好時壞,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們游逛的心情。澳門的生活節奏遠比香港慢,街上到處是休閑的人們。他們的膚色或白或黃,粵語、英語甚至一兩句葡萄牙語會不時蹦進耳膜,讓人覺得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議,同時又很有情趣。 這種情趣同時反映在無處不在的各種建筑上。準備好以“角”為單位的零錢,乘坐11路車到澳門八景之一的“龍環葡韻”:“龍環”是凼仔的舊稱,“葡韻”則是指這里的葡萄牙式的建筑風格。海邊馬路的五幢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前嘉模圖書館和公園都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這里的街名也很可愛———踏上“跛腳梯”是不是會變成一瘸一拐?“前嘉模巷”后是不是有條“后巷”呢?媽閣街上的那個碩大的“李錦記”招牌,又讓你恍如回到100年前;旁邊正在營業的蠔油店,白漆下露出的斑駁痕跡,又為它的“金牌”名號平添了幾分韻味。 多留意一下這里的街名,也許會發現它們蘊含著的幽默與故事:山雞巷、手肘里、賣魚巷、剪發匠巷、風爐匠巷、筷子基……古舊的房屋、灰白的色調,散發出獨特的韻味。 要軋就軋新馬路到澳門,不能不去新馬路,它是澳門的心臟,聚集著澳門的市井精華! 馬路的正式名稱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但大家都喜歡稱它為“新馬路”。它長不足一英里,但處處可見土生葡人的生活痕跡。如果光走不停留,一直走到大三巴,不需20分鐘。但如果一不留神被路邊某家小店、有特色的建筑或者老饕蔡瀾的美食坊吸引過去,那就無法預計時間了。 由碎石子鋪就圖案的路面上,擺放著鮮花盆景,豎立著古色古香的街燈。議事亭前地的空地上,還有噴泉不時起舞,旁邊就是民政總署大樓和仁慈堂,它們的外墻是圣潔的白色,與附近或黃或粉紅色的建筑相對應,湛藍的天空下,五彩斑斕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讓人仿若置身地中海小城的錯覺。 路口的大西洋銀行已有百年歷史了,但看上去依舊莊嚴偉岸。路旁的一些岔路內也深藏精彩,如爐石塘巷里的佛笑樓,1903年開張,是澳門最古老的酒樓,以燒乳鴿著稱;從佛笑樓左轉進入福隆新街,有座紅色建筑,小道上一盆盆鮮花正怒放著,誘惑著你謀殺不少膠卷;路口那個漂亮mm,正在小烤爐上擺弄著pancake,縈繞在她身旁的,除了牛油香氣,還有大大小小的“為食貓”。 沿街的店鋪里自然是人頭攢動,如果不想掃貨,一定要在板樟堂街的葡國餐廳坐會兒,邊吃美食邊看風景。澳門美食搜索之旅 關于澳門,記憶中閃現的是巍峨而滄桑的大三巴牌坊、鋪著碎石的狹長街道、淡黃色的外墻,當然還有空氣中飄蕩著的花生糖與杏仁餅、葡撻的混合香氣。既然滿街都是美食,又何談搜尋呢?這其中就有文章了。 澳門的特色餐廳一般都不大,分散在澳門半島與?仔、路環各地,有的地處僻靜之處,對于外地人來說,要找到的確不太容易。 行走?仔的公交車有這樣兩個站名,一個叫大利豬扒包,一個叫木偶。前一個不用說了,就是一個很有名的專賣豬扒包的飲食店。這里的豬扒包都是限量限時供應的,要等到下午三點才有得賣,平時做300個,節假日做600個。店老板是一級的牛氣,要我做第601個?對不起,明天請排隊吧!木偶是一間很有名的葡式餐廳,很多旅游雜志和網站都介紹過。 燕窩蛋撻、水蟹粥和牛雜,都是澳門的絕色小吃。蛋撻是澳門比較出名的葡式小食,路環島的“澳門安德魯餅店”有道地的“葡撻”,入口即化不可錯過;瑪嘉烈蛋撻,小店深藏于居民區,像個小面包鋪,只在鋪外多了些太陽傘和桌椅。在誠昌水蟹粥,一碗小的水蟹粥放了一只蟹來煮,很是鮮甜。聽說水蟹是沒什么膏的,但粥里面卻放了很多磨碎的蟹膏,絕對不是用蛋黃冒充的,這么一來使粥更有口感更鮮甜。議事亭廣場前的義順燉奶,有熱有冷任君挑選;再向前走的巷口,有攤夾餅現烤現賣,香味四溢。在十月初五街、福隆之街還有賣現打牛丸粥的,店名叫作“三元”,事先拌好的牛肉餡用湯匙打成一顆一顆的牛肉丸,再放入粥中燉煮,肉丸咬下還有肉汁冒出,口味一絕。游玩提示 到澳門,澳門觀光塔不可不去,338米的高度使之成為澳門最高的建筑。這里還是澳門最充滿活力的歡樂城,帶給游客“不能承受”的動感體驗。“高飛跳”這項全球最“高”的冒險活動,利用空軍飛行訓練及電影特技中的空降技術創造出“飛一般”的急降體驗,讓你在20秒內以每小時75公里的速度從233米的高空急速躍下;“百步登天”讓你徒手攀上全球第十高的獨立式旅游塔,上塔下塔來回需要兩小時,絕對是體能與膽量的極限考驗;“空中漫步x版”將你置身于233米高的塔頂外圍,迎風踏上只有1.4米寬、全長140米的室外步道,毫無欄桿、扶手或玻璃幕墻阻隔、全無拘束地居高臨下,在步行徑上繞圈而行。 第17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于每個周末及10月1日在澳門觀光塔舉行,十支分別來自澳大利亞、韓國、英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的隊伍齊來參賽。今年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將引入新的元素,首次要求參賽隊伍在比賽中配上音樂演出,更具觀賞性。 廣州的許多大酒店均設有開往澳門的旅游大巴,30分鐘一班,車程2.5小時左右。也可以乘坐大巴到珠海,過拱北海關前往。 游玩特征:沒有車馬勞頓,同時還有欣賞和體驗的好心情。兩個人,或者一家人,在充裕的時間里享受漫漫長假,尋找簡單的快樂。 典型舉例:澳門自由行 去過澳門的人十有八九會作出如下評價:那是一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薈萃中西各色美食,已成功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在這片面積僅2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多處建筑文物竟然保存著17世紀以來最值得炫耀的精髓,構成了擁有46萬人口的澳門最獨特的魅力。 粉紅色的政府辦公樓從關閘入境,手續很簡單,不到五分鐘就“踏”上澳門的土地。迎面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這就是有名的關閘。百多年的歲月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淡雅顏色的墻面,與精致的浮雕相映成趣。據說關閘周圍分布著澳門人口最密集的幾個區,被視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但與珠海那邊的人頭涌涌相比,這里顯得清靜多了。 這就是澳門,不緊不慢,隨遇而安。 澳門建筑融合了中葡荷等地的風格,以粉紅、奶黃和果綠色為主,許多舊有建筑物無一例外都被漆上這三種顏色,一眼望過去溫馨而樸實。 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澳門很多政府機關的建筑物都被漆上粉紅色,包括位于主教山腳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辦公樓。除去特別繁華的街區,澳門鮮見寬敞的大路和高聳的大廈。從市政廳近旁的小巷西拐,可以走入狹窄的老街,曲折迂回,深幽寧靜,間或還能看到一些老教堂和古舊碑銘,給人以歷史的滄桑感。 古色古香的澳門入秋的澳門,天氣時好時壞,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們游逛的心情。澳門的生活節奏遠比香港慢,街上到處是休閑的人們。他們的膚色或白或黃,粵語、英語甚至一兩句葡萄牙語會不時蹦進耳膜,讓人覺得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議,同時又很有情趣。 這種情趣同時反映在無處不在的各種建筑上。準備好以“角”為單位的零錢,乘坐11路車到澳門八景之一的“龍環葡韻”:“龍環”是凼仔的舊稱,“葡韻”則是指這里的葡萄牙式的建筑風格。海邊馬路的五幢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前嘉模圖書館和公園都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這里的街名也很可愛———踏上“跛腳梯”是不是會變成一瘸一拐?“前嘉模巷”后是不是有條“后巷”呢?媽閣街上的那個碩大的“李錦記”招牌,又讓你恍如回到100年前;旁邊正在營業的蠔油店,白漆下露出的斑駁痕跡,又為它的“金牌”名號平添了幾分韻味。 多留意一下這里的街名,也許會發現它們蘊含著的幽默與故事:山雞巷、手肘里、賣魚巷、剪發匠巷、風爐匠巷、筷子基……古舊的房屋、灰白的色調,散發出獨特的韻味。 要軋就軋新馬路到澳門,不能不去新馬路,它是澳門的心臟,聚集著澳門的市井精華! 馬路的正式名稱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但大家都喜歡稱它為“新馬路”。它長不足一英里,但處處可見土生葡人的生活痕跡。如果光走不停留,一直走到大三巴,不需20分鐘。但如果一不留神被路邊某家小店、有特色的建筑或者老饕蔡瀾的美食坊吸引過去,那就無法預計時間了。 由碎石子鋪就圖案的路面上,擺放著鮮花盆景,豎立著古色古香的街燈。議事亭前地的空地上,還有噴泉不時起舞,旁邊就是民政總署大樓和仁慈堂,它們的外墻是圣潔的白色,與附近或黃或粉紅色的建筑相對應,湛藍的天空下,五彩斑斕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讓人仿若置身地中海小城的錯覺。 路口的大西洋銀行已有百年歷史了,但看上去依舊莊嚴偉岸。路旁的一些岔路內也深藏精彩,如爐石塘巷里的佛笑樓,1903年開張,是澳門最古老的酒樓,以燒乳鴿著稱;從佛笑樓左轉進入福隆新街,有座紅色建筑,小道上一盆盆鮮花正怒放著,誘惑著你謀殺不少膠卷;路口那個漂亮mm,正在小烤爐上擺弄著pancake,縈繞在她身旁的,除了牛油香氣,還有大大小小的“為食貓”。 沿街的店鋪里自然是人頭攢動,如果不想掃貨,一定要在板樟堂街的葡國餐廳坐會兒,邊吃美食邊看風景。澳門美食搜索之旅 關于澳門,記憶中閃現的是巍峨而滄桑的大三巴牌坊、鋪著碎石的狹長街道、淡黃色的外墻,當然還有空氣中飄蕩著的花生糖與杏仁餅、葡撻的混合香氣。既然滿街都是美食,又何談搜尋呢?這其中就有文章了。 澳門的特色餐廳一般都不大,分散在澳門半島與?仔、路環各地,有的地處僻靜之處,對于外地人來說,要找到的確不太容易。 行走?仔的公交車有這樣兩個站名,一個叫大利豬扒包,一個叫木偶。前一個不用說了,就是一個很有名的專賣豬扒包的飲食店。這里的豬扒包都是限量限時供應的,要等到下午三點才有得賣,平時做300個,節假日做600個。店老板是一級的牛氣,要我做第601個?對不起,明天請排隊吧!木偶是一間很有名的葡式餐廳,很多旅游雜志和網站都介紹過。 燕窩蛋撻、水蟹粥和牛雜,都是澳門的絕色小吃。蛋撻是澳門比較出名的葡式小食,路環島的“澳門安德魯餅店”有道地的“葡撻”,入口即化不可錯過;瑪嘉烈蛋撻,小店深藏于居民區,像個小面包鋪,只在鋪外多了些太陽傘和桌椅。在誠昌水蟹粥,一碗小的水蟹粥放了一只蟹來煮,很是鮮甜。聽說水蟹是沒什么膏的,但粥里面卻放了很多磨碎的蟹膏,絕對不是用蛋黃冒充的,這么一來使粥更有口感更鮮甜。議事亭廣場前的義順燉奶,有熱有冷任君挑選;再向前走的巷口,有攤夾餅現烤現賣,香味四溢。在十月初五街、福隆之街還有賣現打牛丸粥的,店名叫作“三元”,事先拌好的牛肉餡用湯匙打成一顆一顆的牛肉丸,再放入粥中燉煮,肉丸咬下還有肉汁冒出,口味一絕。游玩提示 到澳門,澳門觀光塔不可不去,338米的高度使之成為澳門最高的建筑。這里還是澳門最充滿活力的歡樂城,帶給游客“不能承受”的動感體驗。“高飛跳”這項全球最“高”的冒險活動,利用空軍飛行訓練及電影特技中的空降技術創造出“飛一般”的急降體驗,讓你在20秒內以每小時75公里的速度從233米的高空急速躍下;“百步登天”讓你徒手攀上全球第十高的獨立式旅游塔,上塔下塔來回需要兩小時,絕對是體能與膽量的極限考驗;“空中漫步x版”將你置身于233米高的塔頂外圍,迎風踏上只有1.4米寬、全長140米的室外步道,毫無欄桿、扶手或玻璃幕墻阻隔、全無拘束地居高臨下,在步行徑上繞圈而行。 第17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于每個周末及10月1日在澳門觀光塔舉行,十支分別來自澳大利亞、韓國、英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的隊伍齊來參賽。今年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將引入新的元素,首次要求參賽隊伍在比賽中配上音樂演出,更具觀賞性。 廣州的許多大酒店均設有開往澳門的旅游大巴,30分鐘一班,車程2.5小時左右。也可以乘坐大巴到珠海,過拱北海關前往。 澳門出租車1.5公里起步澳門幣10元,之后每200米加收1元。 在澳門市區乘坐公共汽車每位2.5元,往?仔3.3元,往路環4-5元。注意自備零錢,車輛線路為單行循環線路。 澳門上百個“手信”品牌中,“鉅記”與“咀香園”是最大的兩個。清平直街與福隆新街這兩條呈十字形的小馬路上,密密麻麻開著數十家“手信”商店,人稱“手信”一條街,在此可買到各種肉干肉脯、杏仁餅、蛋卷、話梅、檸檬、八珍果等。
關鍵字: 中西 澳門 空氣 聯合國